元宵节不放假的主要原因是它没有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尽管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元宵节并未被列入法定假日之列。因此,元宵节当天并不放假。
2025年元宵节时间:2月12日,星期三,农历正月十五。
民俗表演
闹花灯
每年正月十五,又是闹花灯放烟火的。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始于汉朝,兴盛于隋唐。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描述了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如梦录》记载明封一带:“诸王府、乡绅家俱放花灯,宴饮。各家共有大犁(梨)园七八十班,各街庙宇俱有灯棚,各家俱放花灯,门前俱点门灯,争放花炮。”
正月十五闹花灯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无论全国各地哪里都有大致相同的活动。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街上挂满灯笼,到呈现花团锦簇,灯光摇曳的景象。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舞龙灯
舞龙灯,也称耍龙灯或龙舞。长长的龙身,蜿蜒起伏,翻腾游走,龙身灯光闪烁,流光溢彩,景象奇丽壮观。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有文字记载的龙舞,例如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曾描述宋代元宵节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踩高跷
踩高跷,是在元宵节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狮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跑旱船起源较早,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后来,这种活动逐渐传到许多地方,形成了今天的跑“旱船”。“旱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旱船”的乘一般由姑娘、媳妇扮演,手里拿着桨,做划船的姿势,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模拟在水中起伏、颠簸,表演者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