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首次的传戒仪式。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修为之本,禁止不正当行为,是达到真理的关键。在道教中,有一句话:“既称道士,不以非道之模范行;凡言真人,不以非真之规习。”因此,当一个人进入戒坛,必须诚心接受戒律,并在安静中进行,以确保仪式的庄严。在五祖和七真的影响下,他们应当成为全真的榜样,维护家风。
从严格意义上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而是严谨的教育活动,是维护宗教纪律和重建教规的一种方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全真派并不是第一个进行传戒活动的组织,这一点早已存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一道教中,有许多古老的经典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敦煌文书中,就有《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的记录,这份盟文表明,在唐代,一位名叫王景仙的地地女道士曾经在张泰法师门下接受了十大誓愿。
有人说,佛教对我们了解现代传授法则至关重要,但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印度佛教早期并没有记录到类似的传授活动。而且,在中国佛教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只能看到的是唐宋之后的事迹,这比起早期已经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乘佛教学术要晚得多。全真派对于此事非常认同,并且只有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正式教授他们这些禁忌。
按照《玄都律坛内庭要秘》所述,要想获得正式受刑人的资格,你需要具备以下十个条件:
善良而求胜,从善如流。
与贤智者亲近,无疑虑。
聪明机智,可以辨别真伪。
谨慎行事,不越过言语。
柔顺无过,无恶习惯。
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的心态。
尊敬老师和教育,如同贫穷人得到宝贵财富一样珍视它们。
对待长辈有感恩的心,不辞辛劳地侍奉他们。
对先前所学有报答之心,对他们表示感激不尽。
10 最终请求受刑,并且日夜不懈努力,这就是所谓“十相”。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方丈大律师可能会将石匣藏匿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地方,只有在劫运来临时,它们才能自然出现。
从远古到现在,教授接收徒弟和法律源远流长,从太上天帝降下规定下来,便成为了一种常规。一开始,大乘佛家的法律简洁直接,其主要目的是避免贪婪欲望并保持清静状态。《老君想尔戒》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禅定礼仪,也是第一部完整版权界定的宗族录史料之一。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灵宝、新天师各自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约束,比如三皈、五戒、八戒以及更多其他更详细的小条款。此外,还有一些更具体的小条款,比如“三皈”、“五害”、“八忌”以及其他一些小条款。
随着北宋时代全真的兴起,全真的制度也逐渐形成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情形,其中包括了“入门”的概念,即神仙修养与修炼。如果你想要加入这个世界,你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如果你不能遵守,那么就不要试图加入这个世界。你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无比,但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相同的一套准则。你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无比,但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相同的一套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