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教十五论深度解读道教出家新篇章_天然道观佛语心悟静心如止水方能见真理

基于时代背景与道教隐性宗教义理,大众对道教的了解较少,以艺术作品为主。人们好奇真正的道人生活,尤其是全真派,每当听说士出家,便把“出家”与其他宗教相提并论,这是对道教“出家的最大误解。

全真道人的出家源于开山祖师重阳真人及其传世经典《重阳立教十五论》(简称《十五论》)。此书详细讲述了全真道人的言行规诫,是了解全真不可不读的经典。尽管本文立足于全真,但字字珠玑、句句玄妙,所阐述的修炼门径值得所有学者和行者。

《十五论》的第一篇,就写到了“出家”二字:“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是一处可以寄居之地,当有庵可依倚,不再因饥寒冷热而受身体磨难,那么心性才能够渐渐安止。

在修行中,无论动或静,都要取中和之态。一方面不能过劳损气,一方面不能长期静止导致气血凝滞。修行之妙在于“得中”。知常曰明,不知常则妄作凶。这意味着从“得中”参悟来的人才能明心见性守常。

祖师慈悲,《十五论》以第一篇点明修行基调,其逻辑体系鲜明:

出家者必须先投庵。

投庵目的,让身有依倚,使心渐得安。

警惕两种偏颇现象:过度劳形和求静求止。

修行重点,在于明白动静得其中守常,此乃为真的修持。

简化关键词可解为:舍、住、守。而一个“舍”字横贯中心意,从而引出了道教之“出家的”的意义。

世人对其他宗教中的出家概念熟悉,即离开父母妻儿清修隔绝红尘。但要超越尘世烦杂勇决方外大清静。此舍离指外在事物对修行干扰和阻挠,“家”指外在事物对修行干扰和阻挠,而非实际抛弃家庭。

真正能披青纱的人都有各自因缘承担责任更大。隐世的寻找也令人敬佩,但若完成自己责任,则同样赞叹。在家与入空,只不同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比,而选择何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做到纵沉世相内无尘染?

因此真正出的离,是心意上的舍,并通过修持达到念上的安。此为第二层借指,即我们要舍离的心贪恋。最终都是因为本心尚不能安宁,所以才会让身心随波逐浪。因此祖师告诫说:“身有依倚,心渐得安。”

至此,也就明白了祖师提出住庵说的深远意义。在另一版本《十五论》最后一句写作“住安之法”,用意深远,以庵栖身,以安止心,使身与内皆能守住真常中和,如同回归自然大 道之 家,此乃是正信境界中的奥秘所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