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是谁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五十一

張虛白,字致祥,鄧州南陽人也,隸道士籍於太一宮。身長六尺,美鬚髯,性靜重,通太一六壬術。留心丹竈,遇異人得妙訣,自言前身乃武陵張白先生,其徒推武陵尸解年月及虛白誕生之時,如同符節。

張虛白亦善飲酒,有詩云:“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南來道士飲一斗醉臥白雲深洞口。”宋徽宗知其道行過人,每召見必飲數觥,不論醉醒,上愛之,並命管轄龍德太一宮。

劉卞功先生,以醫學為主治,而對外物皆視為浮雲,不以為意。宋徽宗三遣使召他,但他堅持不出山,被賴以高尚先生的稱號。他說:“清靜無為,不以外物累心,只要神全而守固,即便蜂蠆不能毒、寒暑不能侵。”

劉元道,以書學著名,每接賓友如若不能言者,以事扣之,其應如響。他曾與金人犯闕時,因不喜釋氏而未被搜檢,也未被問罪。

董南運,一日夢仙童齎黃書召他為炎峰主,他遂化作羽毛飛去。

王秉文,在京師建神霄萬壽宮後,因預言有兵厄子非數中人,便辭職還山。在孝宗乾道二年,他夢告曰:“上帝命汝主華大滌洞”並賦予返魂丹,使他精神恢復元氣。但在翌晨,他語徒孫秦致祥等曰:“塵世不足住,我將往矣。”

劉烈,又稱虛谷子,他的母親感異夢而生,因此具有超卓才識。他在廬山太平興國宮學習,並與朱文公交遊談易、論還丹。一日,他贈詩給胡孝祥云:“福地中藏小洞天,小洞幽處煉神仙”。直到孝宗隆興元年,他終於注解周易正經及六壬摠括機要,一部作品送入本宮藏史。

藍喬,本名喬,是循州龍川人的兒子,由於母親禱願於羅浮山而受孕。他的詩作早已顯示出超凡脱俗的才能。在七歲時,就能理解和記憶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而他的智慧和修養,更是讓別人感到驚奇。不久後,即成了一位真正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