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大年初一仙缘属相界在哪儿道教文化探秘天然道观

中国历法之谜:从辛亥变革到今日,岁首与生肖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历法经历了无数变迁。从夏商周秦汉的不同岁首制,再到后来的干支纪年,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更准确地记录时间而展开。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年的第一天(岁首)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在农历中,如果以现在为标准,那么夏代是正月初一、殷商是十二月初一、周代则是十一月初一,而秦代又提前到了十月初一,最终直至西汉时期恢复为正月初一。这并不代表日常生活中的岁首,只是在纪年方面使用。

几乎所有古代文明最初都是用阴历来纪时的,因为它简单直观。但阴历有其局限性,比如每12个月少11天,因此需要闰一个月才能跟上太阳年的周期。而我们今天所说的24节气,是纯粹的太阳历,它把一个太阳年平分为24等份,以立春开始算起,每逢单数为节气,每逢双数为中气。

“皇历”与“阴历”的错位,在乡土社会中不重要,但对于国家来说却是一个大问题。汉代以前多用帝王名称加上执政年份来纪年,而西汉末期才开始采用干支纪年,即用天干与地支配合纪年,这样十个天干经过六个循环,十二个地支经过五个循环,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纯粹的阴历非常直观,但国家时间必须有更精确的系统来统筹。因此,用干支纪时系统服务于国家时间,并借此推算吉凶。在这个系统中,不再将岁首设定在正月初一,而是设定在立春之日,大约相当于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

十二地支配附十二动物,可以追溯到秦代,有人认为《诗经》记载最早,但这种说法不可成立。在东汉王充《论衡》和南朝《南齐书·五行志》等文献中,可见十二地支与十二动物对应关系已经固定下来。而且,由于生肖属分应该以干支纪年的基础作为界限,所以应当以立春为界。但自从国家采用公元紀元之后,生肖属相就被调整为了农歷新年の開始,即大寒过后第一次满 月即属相改变,从而使得人们习惯了看公歷办公,同时凭农歷过節。不过,这种口头传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也就是说,没有严格规定不能将生肖属分移至农曆新年的开始,即大寒过后的第一个满 月,以正月初一作为界限。如果这样做,并不会违反任何规矩,只不过是一种新的实践方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