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张万福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道士,他的活动时间大约与唐玄宗统治时期(712~755年)重叠。据史崇玄在《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序》中记载,张万福曾参与编纂《一切道经音义》的工作,并以京太清观大德的身份发挥作用。在他整理的斋醮仪式中,张万福常常署名为“三洞京太清观道士张万福编录”或称“京三洞清都观张万福”。他的《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末尾题记显示,大唐先天元年(712年)的十二月十二日,他作为太清观道士记录下了这份文本。此外,该卷末还提到景云二年(711年)春正月十八日,有金仙、玉真二公主来到归真观并向史尊师接受了三洞经戒法。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推断出,在睿宗时期,张万福就已经是京城的一名道士,而到了玄宗时期,他担任过太清观的大德,并且继续参与了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翻译工作。关于他的籍贯和个人背景,则知之甚少。他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编撰科仪领域,其中包括《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三洞法服科戒文》、《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醮 三 洞 真 文 五 法 正 一 盟 威 箓 立 成 仪 》等多部重要文献。
宋朝学者陈景元在其著作《度人经集注》中收录了一部分来自于张万福的手稿,即《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经诀音义》,而另一部著作《道藏目录详注》则认为,《洞玄灵宝度人 经 大 梵 隐 语 疏 義 》 是 张 万 福 所 作。这表明他不仅关心发展斋醮科仪,还对灵宝派的典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
从现存资料看,张万福最重要的成就是整理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众多斋醮科仪中的制度。他强调修行者必须持守各种戒律,这些戒律对于修炼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遵守才能断除情欲、修善止恶,最终达到仙境。这种思想后世许多其他佛教徒也广泛接受,如杜光庭在其作品《云笈七签》的第三十八卷中提及:“学 道 不 受 大 智慧 道 行 本愿 上 品 戒,无缘上仙也。”
此外,由于修行者的功力各异以及不同派别之间存在差异,上述文章还讨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对象设置的一系列戒目,以供选择。在介绍具体例子之后,该文指出了传授經緘程序,从低至高依次列出了正一、三皇、靈寶、上清等不同的神祗,同时反映出当时上清經法的地位如何被视为最高级别。此外,该文章还探讨了張萬馥對於當時流行的心性內觀與精神長生哲學,以及他對於祭祀儀式進行規範化與系統化方面貢獻,這些都是當時中國文化發展中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