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神功妙济真君旌阳祖师感天大帝许逊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他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四川旌阳令,被人们称为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相关建筑与殿祠。至今保留完好的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是位于新建县属的西山玉隆万寿宫,这座宫观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不断修葺和扩建,它形成了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道教宫观。

福主菩萨净明道主许真君,是人们提到西山万寿宫时往往要联系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据文献记载:许逊出生于东晋,字敬之,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等学说尤其爱好道家法术。在二十岁举为孝廉,但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吴猛为师学习道法;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终选择在南昌西郊隐居。

到了四十岁,因朝廷屡加礼命而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在旌阳,他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许多利国济民措施。当时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他让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他还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瘟疫流行的人们,那一年人民感激涕零,将他誉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我君活人。”

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使得旌阳人口户数大增。在任十年后,因为预见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他挂冠东归。这次返乡后,他率郡民疏导彭蠡湖水灾,并消除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区的水患,因此赢得了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在隐居期间,他创办太极观并立净明真境宗旨“净明忠孝”。传说他活到一百三十六岁,在东晋宁康二年八月初一日合家飞升成仙。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原来的名字改成了德阳城,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

他的格言中,有“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等等,每个字都透露出对生活哲学的一种深刻体悟。而关于他的事迹正史无传,但在道书中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从吴猛得到真符,或是兰公授予孝悌之教,都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传奇人物的地位。此外,还有关于他的籍贯存在争议,一些文献记载他是南昌人,而另一些则指出他来自汝南或高陽,这可能是一种神化的手段,用以攀附其他家族背景,以增加其权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逐渐扩散至整个中国乃至海外江西会馆和同乡会,他们也常常以“万寿宫”命名,以纪念这位古老时代的大智者。大约在宋代末期,由于受到宋室皇亲尊崇,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原来的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宮,并政和二年(1112)诰封其为“神功妙济真君”。

此外,对待生命态度上的严肃与淡泊,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一面,即即使拥有丰厚财富,也应保持清醒头脑,不忘本末,不被物欲所束缚。而对于未来这一点,更是在《转轮歌》中的警示:“畜生本是人来变,不见披毛并戴角。”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世俗享乐,要保持良心自我反省,对待一切事情持批判态度。但同时也承认,“良心自有良心报”,即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得到相应的回报,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

最后,在宋代之后,其信仰更加深入人心,每年的夏季,当香火鼎盛的时候,就有人携带香花鼓乐旗帜前往各地乡社迎请許仙的小型像进行祈愿及驱赶病虫害,而这场景一直延续至今,为现代人的想象提供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正史记录看来,其具体事迹并不完全清楚,只能通过各种口述资料以及信仰传统来了解其形象和影响力。此外,还有一些关于許仙如何得道的问题,其中包括由於與蘭公相遇獲得「孝悌」之教,或從謹母那裡學習魔法,這些傳說进一步增强了許仙對後世影響力的色彩,並且讓這個歷史人物變成了一個具有強烈個人魅力的傳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