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抗战有为浙江宗教界的沉默力量与积极响应

在那场浩劫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我国各族人民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辉煌的历史。浙江宗教界,如同一支坚强的队伍,与全国人民并肩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出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近日,本报记者踏访往昔,缅怀英烈,在那些留下抗战印迹的寺院道观里寻找尘封的历史画卷。"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佛教界抗日救国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数宁波奉化雪窦寺的大和尚太虚,以及天童寺的大和尚圆瑛。”杨福茂教授告诉记者,这两位领袖在关键时刻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注的心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太虚大师即发出“铣”电,以慈悲之心呼吁国内外佛友赴国难。他号召政府统一指挥下奋勇护国,同时也要求修持佛法祈求侵略停止,让人类得到和平。在这段时间内,他组织起了青年护国团,并积极参与救护、宣传等活动,最终因其功绩被授予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圆瑛大师则以其爱心与勇气,在前线深处建立僧侣救护队,不畏惧危险,用实际行动保护受伤士兵及难民。他的精神影响着接下来几代人,被誉为中国近代爱国高僧之一。

随着战火蔓延,“七七事变”之后,一系列事件激发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不再坐视弱小遭受压迫。在这个过程中,一群菩萨僧侣凭借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对于掩埋尸体、救助受伤士兵以及照顾难民展开了一系列行动,他们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忠诚的情感。

杭州玉皇山福星观虽然曾经是一个安静的地方,但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时候,它成为了一个庇护所,收容了7000余名难民。李理山方丈带领道众,全力投入到抗日工作中,不仅收容难民,还通过各种途径筹集粮食支持困境中的百姓。他不畏牺牲冒险地前往上海请求国际红十字会援助,从而显示出他作为领导者的决心与担当。

温州市道教协会老会长陈崇杰道长提到:“在温州,有11位爱国道士为国家兴亡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英雄们用自己的身躯来抵御敌人的侵犯,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个人去战斗到底,无论是在战斗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保持那种永不言败的心态去面对任何挑战。

浙江省的一位从事历史研究的老同志回忆说:“杭州西天目曾是浙西抗日救亡连动中心。在那里成立过‘浙西办事处’,恢复了当地政权,并攻击日本侵略者。”

宁波慈溪也是这样,那里的金仙寺、海鹤庵、五磊寺以及洞山寺都成了军队或党委办公地点,为三北游击司令部提供重要支持,而吉祥寺则成为新四军修械所,最终发展成兵工厂,是整个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据点。这一切都证明了宗教界对于抵御外敌侵扰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