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住过年规范道德经打印版带拼音的人物故事

我们在月二十七日下午进行了大帐的算计,二十八日客堂准备齐全迎接团年。到年三十日下午,我们在山门外设立香案,供奉本宫前羽后化各派霞灵牌位,并巡照普板。高功和经师于大殿搭起衣物,开始韵律动作去山外“召请”(摄召)。监院拈香进行摄召仪式,摄召结束后,经师引导道众,而监院则捧着牌位前往祖堂安放,这就是“请羽化道众回常住过年”的活动。

各殿主前往厨房请供,而寮房则请表演。晚课之后,我们出坛祭孤并转天尊。下殿后,经师再次起韵打法器引领监院到各处神位前“化普表”。静默结束后,我们吃过晚饭稍作停顿,然后执事排班,请监院进入大厨房“接灶”。经师随后前往客堂享用果茶。在此过程中,大鼓行走祝寿科仪得以举行。此后的云集祖堂,在辞岁仪式上,大众向监院辞岁,而监院也向大众辞岁,此时道众共同辞岁。此外,我学生还给予先生辞岁之礼。

初一子时,我们开启静默状态,以喝“胡辣汤”作为开场。在早课之后,我们出坛、祝将、转天尊,并继续早课至完成。随后,我等便去化庆贺普表,为喜神而来。在这年的喜神方位设置香案,上供有“喜神”牌位。我等先备好一个斗,将花生、核桃、枣和钱装入其中,用红纸封固待用。当接喜神时,我等持香到喜神案前插香于炉,再三叩首毕,便拔出一炷快步回到大殿前的位置。这时巡寮燃长鞭炮,一边跟随着我等的身影,一直至回到大殿。我取出喜神牌位并快速返回。大殿内的拍手声此起彼伏,当我问:“喜神回来没有?”大家都回答:“回来啦!”然后我抓破红纸,将斗中的物品撒向四周,再问再撤两次,最终三问三答三撒完毕。我东抛西抛,还有前抛和后抛,不断地乱撒,让人难以捉摸。而最后,当所有物品被撒尽时,我才由巡寮接过来。

接着,我喊出了:“给喜神拜年。”于是,每个人都站起来朝上面叩头,有些人快,有些人慢,但气氛却是非常热闹且充满欢乐。一旦拜年结束,“抢喜钱”、“拜年”的活跃气氛持续了很久,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没有固定顺序,你推我拥。但当一切圆满完成之后,“大鼓行走”,执事排班请示我的指令,就这样庆祝科仪得以圆满完成。这一系列活动最终在祖堂云集告一段落。

经过这些忙碌的日子,即使到了初六,也仍旧保持着这一规矩——挂单道众依旧居住在十方堂或云水堂里,他们名为挂年的单子。这意味着他们必须遵守规定,不得离开常住区域。

正月初五那天,是我们的上坟之日。在这个特别的日期里,由高灶负责准备祭品及饭菜,对于每个人的墓穴,都要准备相应数量的食盒及祭品。而当我们对付遗迹时,我们需要穿戴整洁,并且按照规定进行祈愿。当卡片被拿出来的时候,那就像是在做一次真正的人间旅行一样。而当我们最终送上了卡片,那感觉就像是已经踏入了另一个世界了。而现在,在清明节以及每年的十月第一天,当我们再次踏足那些熟悉的地面,那种感受就会重新浮现,因为即使时间流逝,但那些记忆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