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幽栖,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生卒年不详,但据史料推测,他在开元和天宝时期活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性格沉静,有敏锐的见识和卓越的才智。在闲暇之余,他喜欢研究方外事,并对三洞经教有深入的了解。
唐朝开元年间,薛幽栖考取进士,这是他弱冠之年的成就。他后来担任官职,但未满秩位,便辞去官职,出山游四川青城、峨眉,并探访汉天师治所。天宝初年,他再次游历南岳,以卜定修行之地,最终隐居于五老峰下。
《三洞群仙录》中提到,薛幽栖对《大洞经》的学习极为精通,因此被称为“幽人逸客”。在南岳期间,他日夜诵读《大洞经》,并将其注释收入书中。这部注释被收录于陈景元编纂的《灵宝度人经四注》中,其中包含了薛幽栖撰写的序言,该序言署名时间为甲午岁庚午月,即天宝十三载(754)。
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核心思想是阐述“大梵之理”,即宇宙万物的根本原则。他认为这部经典中的内容非同寻常,是指引众生的至高无上法门,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表达。在他的理解中,“大梵”与《长阿含经》中的概念相似,都指超越一切名词和关系、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一种最高实质,是万物产生母本。
此外,薛幽栖强调通过不断诵读此类圣贤著作,可以契合神明意旨,不仅能保护国家与帝王,还能解除民众疾苦,对祖宗及个人都有益处。他还鼓励人们共同学习这些知识,与志同道合者结盟,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临终前获得救赎,从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共济与解脱。此外,在修斋念经方面,也提出了十遍以上才能感应福德祈求消灾免难等观点,为后来的修行提供了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