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幽栖,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其生卒年份不详,但据推测,他的活动时间大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性格沉静,有敏锐的见解。在他的闲暇时光,他喜欢研究方外之事。他在唐朝开元年间中举进士一等,即弱冠之年便已登上这一高位。随后他被调往官陵郡尉,虽然他的职位还未满足,但他却有着林泉之兴,最终辞去了官职,以游四川青城、峨眉为由出发。他又前往鹤鸣山寻访汉天师治所。
到了天宝初期,他再次游览南岳,并在那里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修行,最终选择了五老峰下隐居。他对三洞经教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被誉为“幽人逸客”。卫琪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中提到,当时薛幽栖住在南岳期间,他每日诵读《大洞经》,数百遍,而且会集聚左右的人们一起进行。
不久之后,薛幽栖就去世了,但留下了一些著作,其中包括《玄微论》三卷,这部作品曾得到唐玄宗的称赞。此外,他还注释过《灵宝度人经》,这部注释后来被收录于陈景元编写的《灵宝度人经四注》中。该书中的序言署名为“甲午岁庚午月”,根据计算,这个日期应指的是天宝十三年的某个月份,即754年。这表明薛幽栖撰写此序言是在这个时候。
在他的注释中,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核心是阐述“大梵之理”。“此经义旨冥奥音韵隐秘皆申明大梵之理非化诱常途之辞。”他强调这部经典蕴含着超越常人的智慧,“既元始所说太上所敷皆诸天秘章灵魔隐韵固宜大梵至理岂世上寻常 之辞也。”这里,“大梵”与佛教中的概念相近,是指不可名、不可相、先天地生的道,也是万物母原意。
薛幽栖主张通过不断地诵读和传播这部神圣文献,可以达到精神上的契合:“非寂然则莫能契道非敷诵则无以弘经。”他相信通过念诵可以消除灾难保佑帝王,同时能够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转诵此经令周十遍福德之报立应不祥 之祸自消故知灵文功用弘普广济天下者也。”
最后,在谈及同修同学之间互助共度生命时刻时,薛幽栖提出,如果能够精心修斋并共同誓愿,一起念诵十遍,便能保证临终前获得救赎,而亡者也能得到善后的安息:“同盟同学至人至友能为精心修斋 诬誓愿共度尸形则存者获济拔之一功亡者得度魂之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