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两鼻祖重阳帝君

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著名道士,创建了全真道的创始人。他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来改名为世雄,字德威。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的庶族地主家庭,随后迁居终南县刘蒋村。年轻时便喜欢阅读书籍,并在府学中学习,最终考取进士。在1138年的金天眷元年,他通过武略科考试,更改姓名为世雄。

在47岁时,王重阳感到文武两方面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便辞去官职并选择隐居山林修行。他在1159年自称遇到了一个神秘人物,在甘河镇接受了内炼真诀的教导,从此决定出家修道。在1161年的金大定元年,他在南时村挖掘墓穴,将其命名为“活死人墓”,并开始了他两年的潜心修持生活。

经过两年的苦练和修炼,在1170年的七月间,王重阳功成丹圆,即达到了道家的最高境界。此后,他携带着对外世界的爱心和对人类救赎的愿望,一路向东走访布教,最终建立起全真道派。他的智慧与慈悲感染了众多信徒,其中包括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和王处一等七位弟子,他们共同构成了全真教团,被后世尊称为“全真教七真人”。

十年之后,这些弟子携带着师傅传授的心法,再次踏上了归途,但途中王重阳逝世,他被安葬于故乡刘蒋村的一座庵宇之中。尽管如此,全真的影响力却远未停止,其对于儒释道三宗平等以及三教合一的理论,为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大笔 strokes。

除了诗词歌曲外,全真的经典也包括《道德经》、《孝经》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些是他们必修之作,他们相信通过内省达到心灵上的清静,而非追求符箓或炼丹术。大定九年十月,与四位弟子一起返回关中的他,在次年的一月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依然活跃,他被追封为“灵虚观”、“万寿宫”、“辅极帝君”,成为北五祖之一,并且以其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文学作品而闻名遐迩,如《重阳全真集》、《立教十五论》、《分梨十化集》,都是当代研究者所津津乐 道的一个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