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婚。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医师之一,她是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以精通灸法而闻名。她在父亲和丈夫葛洪的影响下,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鲍靓曾任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其间带着独生女潜光赴任。在广州三元宫有“越岗院”的记载,这是鲍靓创建的,当时称“越岗院”,后来多次重修改名,明万历年间才命名为“三元宫”。人们因其精通仙道,将他尊称为“神仙太守”。
自幼接受父亲和丈夫的熏陶,鲍姑对道教深感兴趣。她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自然之美,她利用艾线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擅长治疗赘瘤和赘疣,一炷即消,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她不仅治愈了许多患者,还被尊称为“鲍仙姑”。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她的赞颂更加普遍,有诗赞她:“越井岗头云作岭,枣花帘子隔嶙峋。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这首诗中提到的是她采集红脚艾进行治疗,使得患者面容焕发如同春天。
尽管没有留下直接关于她的书籍,但她的灸法经验可能已经融入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这本书中共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灸法。此外,《太平广记》一书还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在唐贞元年间,有人遇到过鮑姑化身乞食老妪,在经历了一些困难之后,最终被崔炜所救,并将鮑姑授予的一种特殊艾叶传给他,从而帮助他治愈了一种奇特的疾病。
鮑姑不仅在当时就享有盛誉,而且直至明清两代,也有人为了得到她的炙术,不惜远道求取。鼎来初写了一首诗描述鮑姑与他的相遇:“越井岗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岣,我来乞取三年艾,一 灼应回万古春。”
今天,在广州三元宫内仍然可以看到纪念鮑姑的地方,即鮑祠,以及记录她医疗成就的一些文物。在那里,可以见证历史上这位女性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专业知识,为百姓带去健康与希望。而鮑巨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事迹激励着后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