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以精通灸法而闻名,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
在一个官宦兼道士家庭中成长的鲍姑,父亲鲍靓是道教修行者,对医学和仙道都有深入研究。她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对自然与医学的探索,她从小耳濡目染,对道家的教义十分感兴趣。
嫁给葛洪后,鮐姑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在丈夫著作中的许多灸法急救术中,都与她高明的灸术有关。她不仅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还通过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医技,为百姓带来了更多希望。
鮐姑以治疗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炷即消,其疗效显著。人们尊称她为“鮐仙姑”,她的名字传唱于岭南,每当有人面临难治之症时,就会寻求鮐仙姑的大药方。在三元宫内,有着鮐姑当年艾灸穴位图,这些图示骨节、经络、腑脏等部位清楚地说明了她的专业知识。
鮐姑的一生几乎都在广东渡过,从采药到行医,她走遍了南海县、番禺县、广州市、惠州市等地,不仅足迹遍布,也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人文历史记载。在越秀山脚下的漫山遍野生长红脚艾,便是她用来进行灸疗治疾病所需的一种宝贵资源,因此这块艾被后人称为“神艾”。
虽然鮐姑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其炙术经验很可能融入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该书包含大量针灸相关内容,其中多达90余条都是关于炙法。这表明尽管葛洪本人不擅长炙法,他却依赖于具备这一技能的妻子——鮐姑——提供重要信息和支持,使得《肘后备急方》成为一部集大成之作。
總結來說,鲍雞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物,她不僅是一位醫學專家,更是一位對自然與生命持續追求理解與改善的人。她在廣東的地步與影響至今仍然被後人記念與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