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泪渚涯#1之问,不辩牛马。言其广也。河,孟津也。泾,通也。泪,岸也。涯,际也。渚,洲也,大水生於春而旺於秋,因此秋水至。大凡百川谷皆灌注黄河,其水甚大,使得隔水远看,如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北海,对面而视,不见水端,因此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日,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谓此。”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东於教。”言物各有极限。
今尔出乎涯埃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其量浩繁难穷,是以万川归之一处,而常满盈无所止。此其过江河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因为我比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在大山中,又何足以自多?
计四海在天地间,与晷空在地泽相似;中国居四海内,与梯米居仓储相似。这等同彼此大小优劣悬殊,又何足以自多?
五帝连诸侯二王争夺仁人忧虑任士劳役,此皆事业不同但理尽毫末耳。
伯夷辞名轻仲尼博学,此亦自多如向我对待众多的滔滔江山乎?
河伯曰:“然则吾既是小毫末,可乎?”北海若答云:“否”,因为物各有量,无穷无尽,如千差万别品类不断变化,无定界限,所以不能仅凭一己所知来定论一切。
故知古今无古今寿夭无终始,无故终始新旧永恒,这样遥远也不觉得闷,一切变动都随适应,也没有什么是我不能做的。而且知道时间无休止,就像不会厌倦生活一样,但又不会企求长久生命,只随着自然变化去做,没有什么是非要的。我知道这些,所以我的理解和知识就能达到这个层次了。在这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认识自己与世界,以及如何正确理解事物的大小、重要性和价值,从而避免那些可能导致误解和偏见的情况发生。这就是《南华真经》中的“抱朴守拙”这一主题,它鼓励我们保持谦逊、专注并从简单的事物中寻找深刻的意义,而不是急于求成或追求外部荣誉或名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个瞬间,并且明白了真正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位置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角色,而不是试图去衡量或者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大小或重要性。这正如庄子的思想,他提倡一种超越有限概念和尺度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并体验到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