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可以践踏霜雪,马毛可以抵御风寒,马吃草饮水,举足跳跃,这是马的天性使然。而对于给马的装饰,高台,无论多么精美的马厩,对于马来说都是无用的,就好像鸟儿应该自由的飞翔,即便是金子做的鸟笼也不应该是鸟儿喜爱待的地方。人人尊敬的伯乐,也只是对人来说是有用的,然而对于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伯乐出现后就给马用烙铁打上印记,剪除长毛,削去指甲,带上笼头。装扮们需要的样子,我们需要它做的事情,比如赶路、奔波、驱赶、渴的时候饿的时候,只有人们认为它可以喝可以吃的时候才会带它去。这种对自然之物的人为改造,不仅破坏了它们原本天性的生活方式,更可能导致它们失去了本有的生存能力和行为习惯。
在道德昌盛的人类社会中,当人们同样与禽兽共处,与万物相似时,我们是否还能区分君子和小人呢?我们不应过度追求智巧,而应保持纯朴无欲,以此来保持我们的本性。在人类原始社会里,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目的——生存,没有私欲,没有欺诈和隐瞒,所以没有君子和小人的差别。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资源,就产生了贫富差距、阶级划分,从而引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
今天的人类已经不再只为了生存而采集食物或狩猎,而是在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下进行开采。我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仅有地方睡觉,还要住得更好;不仅有衣服穿,还要穿得更好。这一切都在磨灭大自然中动物和植物原有的天性,并且也影响到了其他生物,如孩子们被要求遵循成人世界中的标准,而非根据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来理解世界。
因此,让我们反思,在追求舒适、高效生活方式时,我们是否已经忽略了与自然界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共存,以及尊重他人的内心需求。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仍需回归到一种更加简单、本真、平衡的人际关系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谐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