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琳,自号得一子,陕西省人。1914年3月15日出生,幼时读书后于十二岁辍学,与父同经商。然而,他内心淡泊,以道家学说为信仰,在22岁时弃俗出家,入龙门洞道院师从冯高德,并以嗣琳为法名。
1938年秋季,王嗣琳在西安八仙宫学习,与赵理忠、高功主教等共同研讨。除磨粮外,他与同道友共探讨经典、阴阳术数以及《易经》。常用“奇门遁甲”解答疑惑。
1942年,他回到龙门洞继续学习高功秘法及斋醮科仪,并请教傅高善习《皇经》的诵持法。此外,还深造中医医学,对儿科和针灸有独到见解,为乡里居民排忧解难。
1950年后,王嗣琳寡欲修身,在楼观深思苦练丹经、子书、《群仙要语》及《龙门心法》,不离身边,为道友传授《皇经》和高功秘法,被众人推崇。
1978年宗教政策放宽后,他回龙门洞任知客,与道众共勉力整修殿堂、重塑神像。他严格香火之事,以养元初积累功行之德。在1981年的开光仪式中,他主持了楼观台和华山玉泉院的神像开光,以及在玉泉院举办的陕西道教忏悔活动,为当地恢复传承了重要贡献。
1983-1985年间他多次被邀参加各地的斋醮胜会和其他宗教活动,并建议并敦促修复药王洞等工作。在1986年的全真冠巾仪式上,他协助田嗣舜监院举行此盛事。在七十三岁时因劳累过度羽化登真归葬于楼观知事坟。他的生命充满对仁爱的人性关怀,无论身份或是教派,只要有人求助他总是慷慨相助;对于弟子的询问,从不吝惜所学给予指导,即使自己也因此疲惫不堪而励志自强。此后的改革开放时代下,由于他的努力修复了五座寺庙,有近百位徒弟跟随其足迹,而他的五个入室弟子分别是任法融、李法科、陈法永、闫法旺和林法贞,他们继承并教授其所掌握的龙门高功斋醮科仪秘方,如对任 法玖和陈 法永等进行传授。这份智慧至今仍被人们铭记,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