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娶彝族女人论竹与彝族的隐秘纠葛

在这片被时间所抚摸的土地上,彝族人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古树,与这片大地紧密相连。他们的传说、风俗和历史,都像一股清泉,源远流长,不断涌现出新的故事、新的人物。

据说,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叫《竹的儿子》的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彝族在大大小小、牵牵连连到处是竹林的地方过着好好的生活。但突然,一场洪水泛滥了,他们淹灭了所有人,只有一个彝家姑娘抱着一棵大竹子浮到了江面上才得救出来。这根有灵性的竹子伴随姑娘来到岸上,但世间的人烟都没有了。多亏百鸟帮助,她才得以生存下来。后来,她想儿子了,在百鸟提示下砸开那根有灵性的竹子,一共得到了五个儿子,这就是彝族人的由来。

还有关于“吴王剿水西”的故事,说水西安宣慰、奈宣慰、马宣慰三兄弟父亲是从一只竹箫里诞生的。而在《苗族古歌·天生地产·芦笙论》中,也提到了“碾确没有竹”,说明了祖母死后,“安葬和做斋,没有用到的东西”——就是无可取用的白纸和不香味道也淡薄的酒,就是因为缺少了一种植物——即使是死去的人,也需要这个植物才能让他们魂归故乡。在夜郎王的一则传说中,他也是从一个大竹筒里出来。

这些传说的背后,是一种对自然界特别是对草本植物(尤其是玉米)的崇拜与依赖。在黔西北地区,许多风俗都与竹有关,从祈求丰收到招财进宝,再到扫除灾难,都离不开这青色的生命线。在除夕吃年夜饭前进行消灾祛难仪式时,用的是特殊扫帚,每个人必须使用刺枝,因为刺枝能起到降服并赶走瘟疫灾害作用;而招魂和扫鬼仪式中,则必须备有一把专门用于驱邪的声音响篙,以驱散不吉之气。

甚至在丧葬仪式中,无论是在布摩为亡灵举行“救苦”仪式还是挂放望山前的“望山前”,都要用白纸或木头做成长龙状系在一根大桩上的白色桐木制品作为构架,而其他加装物件也必须用这种材料制作,这些都是为了尊重祖先,让他们能够平静地下界。

最后,还有一段关于武洛撮十弟兄变形成为不同的生物,而他自己未变,是因为天神诺洗益见了才给他割断变根,并禀告天神策更苴,把他救活并配给妻子的故事。这位武洛撮最终生下三个儿子的过程,其中赤阿纳背着灵筒追荐先灵,为家族带来了新生命。而策更苴计划制造洪水灭绝人类,就如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一样,那个时候人们虽然拥有智慧,却仍旧无法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毁灭。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时代已经迈入现代,但是对于过去那些简单而又坚韧的事物,我们依然充满敬畏。就像那些被时间吞噬的小溪,它们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承载着整个世界的大智慧。当我们试图理解现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隐藏于土壤中的文化遗迹,那些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意义的小溪,它们其实正是一条通往过去连接我们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