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山路蜿蜒而上,穿越翠绿的梯田,最终抵达了岩门村小名骑龙埂,这里地势险要,近处峰峦高耸,远山含黛,重重叠叠。柏油山路盘旋而上,从坡底连接岩门到大乘镇。
两侧散布着民居,一座大宅院矗立于山腰之上,它坐西南向东北,与道路相依为命,被青石围墙和内部庭院环抱。整座宅院依山势层层升起,视野开阔,被群山环抱和梯田簇拥所包围。
这座宅院由外部寨墙和内部庭院组成,其主人姓龙,因而被称作“龙氏庄园”。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有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以前后三进、地面落差近8米共有房舍53间,为宽敞明亮之选。寨墙由条石修成基础,每个基石长约4米,是从对面尖山子采集的巨石,而每一块巨石都需要请一百多名匠人修砌两年之久。
从空中俯瞰,可见庄园轴线明确、方正舒展、院落重重。仔细查看会发现,不在严格的一条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风水先生认为主人的姓氏走的是蛇行步伐,如果摆直反而不吉祥。这是一个无稽传说,但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风水学的迷信。
进入八字大门,便是第一进天井,再跨过十一级台阶便是第二进过厅。在空间设计上,由于房屋逐级升高,上下楼层巧妙结合。大门两侧厢房封火墙采用岭南“猫拱背”风格,而最后一进房屋则以徽派马头墙造型完美结尾。
第三进房屋就是后院,其堂屋供奉着龙氏先祖,从整体看,该建筑重点在厅堂格局,肃穆庄严。此外,还有一些历史信息已经遗失,如曾挂有木匾上的“皇恩”字样以及镀金牌匾上的“竹苞松茂”与“德业崇高”。
关于该庄园建造年代,有不同的说法,但根据《光绪版龙氏族谱》的记载,可以推断出清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之间(1817 -1824)左右建造最符合历史事实。此外,也有一段故事讲述了如何通过一个偶然发现乌金来积累财富,并最终用这些钱来修建这一豪华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