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张万福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道士,他的活动时间大约与唐玄宗统治时期(712~755年)重叠。据史崇玄在《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序》中记载,张万福曾参与编撰《一切道经音义》的工作。他自署“三洞京太清观道士张万福编录”或称“京三洞清都观张万福”,这表明他在当时是京城的一名知名道士。在他的作品中,如《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他多次提到自己与金仙、玉真二公主的往事,以及景云二年春正月十八日他们来到大内归真观,与太清观主史尊师受道,这进一步证实了他早已成为一位有地位的道士。
尽管关于他的籍贯和身世信息不多,但根据现存资料显示,张万福对唐代道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科仪领域。他编撰了一系列有关斋醮科仪的文本,如《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三洞法服科戒文》等,其中包含了对不同修行对象进行适宜诫命和箓印的事项。这些文本展示了对于不同修行者的指导,以及如何根据禀性分为不同的修行层次。
除了这些,他还著作了其他重要文献,如《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经诀音义》和《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后者详细阐述了当时坛醮仪式,并强调诚信作为关键因素。此外,《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也被认为是出自他的手笔。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张万福在发展斋醮科仪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特别强调心性的修炼,即通过内心的净化来达到长生不老。这反映了唐代 道教从注重形相转向注重神性的趋势。总之,张万福不仅是唐代重要的道教学者,也是该时代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