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不仅精通灸法,而且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她的父亲鲍靓是一位道士和官员,他对自然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对鲍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她的生活中,环境与家庭教育都极大地促进了她对医学尤其是灸学的兴趣和能力。她继承并发展了父亲所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与丈夫葛洪共同学习炼丹术,加深了解药理。在罗浮山,他们共同行医采药,利用当地资源,如红脚艾,为百姓治疗疾病。
由于她的高明医疗技能,她被人们尊称为“鲍仙姑”。她擅长治疗赘瘤等疾病,用艾线轻轻一烧,就能有效治愈。此外,她还善于使用萍花溪中的浮萍,有解热、抗菌、抗疟等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被誉为“神仙太守”的父亲也被誉为“神仙太医”。
尽管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但许多人认为她的经验可能渗透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该书包含大量针灸疗法,其中有90余条相关指令,这些内容可能受到了鲍姑在灸法上的贡献。鮑姑對於醫術特別是在針灸方面有很高的地位,不僅醫術精湛,更以專治赘瘤聞名遐迩,即使在今日廣州三元宮內仍保存著鮑姑當年艾灸穴位圖,以紀念這個對岭南乃至中國醫學史都有重大貢獻的人物。
鮑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采集药材到行医救人的过程中,都流露出一种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慈悲心灵。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医学家,也是一个无私奉献、将生命力带给他人的人物。而鮑靓家族所创立的大量文化遗产,如越岗院、三元宫等,也都是对其家族历史及文化传统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