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各不相同,一般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中秋习俗。中秋正逢各种果子成熟上市,是个果子秋,老北京人直接称它为“果子节”。在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皎洁月光初照下,妇女们便在院落里、阳台前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其香气弥漫,大桌上摆满佳肴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吃芋头的习惯。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日这天。这一天新禾入仓库游子当归家合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而开封铁塔燃灯是这一天的一项重要活动。
山东也有其独特的风情。在某些地方农家八月十五日会举行祭土谷神活动称作“青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之外,还上坟祭祖。
江苏江南一带民间中的习俗也多样化。在南京除爱吃传统的月饼外,还特别喜欢品尝金陵名菜桂花鸭。
山西也有其特色,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有着合家围坐分食团圆形状如太阳或轮廓模仿不同动物或人物形象的手工制作的趣味性强且多变种类如只限男性食用的盆景型月饼,只限女性享用的葫芦形状 月饼以及专为少年儿童准备的小巧精美款式,如孙悟空与兔儿爷等。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会用特殊颜色来装饰这些手工制作的人物或动物形状,让他们更加生动活泼,以此来增加节日氛围,使得整个社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些趣味盎然的中秋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也给予我们的国家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