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家中世代务农,贫寒之家,他是三兄弟中的幼弟。在外祖父的影响下,父亲通读儒、佛、道经典。1943年入乡塾,1950年因家庭困难废学,在家自修儒家四书。
1952年在陕西陇县龙门山游览,看见这里环境幽美,又听说元代道士丘处机曾得道,便留居数日。当时龙门洞有二十多位道士,他们朴素善良、勤于道业。任法融请留,每日干农活闲暇自习道书。他对道教产生信念,与之结缘。后正式入道,以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为师。
王嗣林擅长斋醮法事及韵律,但任法融不愿终身作经忏。他认为经韵只是表达形式,而修真体 道延寿造化消长更有哲理实用性,对己身与社会都有益。他利用休息时间细读《道德》、《南华》等经书,从1955至1958年间精研六部传统经籍。
1957冬拜别师父到楼观台挂单,当时总理梁宗和颇通儒、佛、道经籍,让他认真学习五经。在习六年的儒学后,他觉得儒虽博大但对《老子》的深奥感更亲切,从1964至1966阅读了60余家的高人注释,使他的知识视野开阔理解加深。
文化大爆发期间,大部分殿堂被占,大部分僧侣遣散,但任法融仍在楼观台与众垦荒种地谋生。在十年的困难中,他未放弃研究《老子》,通过浩劫更加领悟其深奥妙理决定重新注释《老子》。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国政策转变,楼观台重归管理于自己1980募筹维修负责利用间隙注释《老子》。1987冬脱稿发行10万字版,该书以“数千年正统观点”注解“楼正本”,引述无极图太极图概括基本思想,对自然人生社会论作了解释。这本著作完成之后,他又出版了四部作品:一为《老子释义》,二为《养生十四字诀》,三为黄帝阴符诀素书释义,以及周易参同契释义各10万字。
任法融不仅学者而且监院自1984推选后忙于管理宫内事务接待访客培养新入者等诸多繁忙事务。但他依然以劳动奉献精神办事井井有条使古楼恢复风貌成为楷模,被推选为周至县政协员和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并当选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