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道长领航中国道教倾听自然智慧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他是三兄弟中最小的。外祖父为清末秀才,对儒学精通,其父也读过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经典。任法融自7岁起就读乡塾,14岁时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家自修儒家经典。

1952年3月,他在陕西游历龙门山期间,被这片自然风光所吸引,并在此结缘道教。他随后留居龙门洞,与当地道士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在这里,他拜王嗣林道长为师,开始了他的道教修行之路。

任法融深知《道德经》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其哲理深刻,而且因为它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实用价值。他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研读《道德经》,并致力于将其内涵传达给更多的人。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多数宗教活动受到了冲击,但任法融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研究《道德经》。十年之后,他决定将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编写成书,这本注释汇集了他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最终出版于1988年。

除了著作之外,任法融还是一个干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担任楼观台监院职务,不断努力维护宫观秩序,同时培养新一代的青年力量。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被选为周至县政协员、省政协委员,以及中国道教协会主席等职位,为推动国家宗教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5年6月,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次荣誉。这位身怀丰富知识与经验的老者,以其不屈不挠、虔诚信仰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发扬的大力支持,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