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春秋(或战国)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以字称公文,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堪比老子。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关尹喜不仅是一位周朝的大夫,而且以其精华之服、隐逸修行著称,为早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在《庄子·天下篇》中,他被誉为“古之博大真人”——与老子并列,这种赞誉足见其深受尊敬的地位。
关尹得道之后成仙,被尊称为文始先生,其证果达到了无上真人的层次,是玉清上相,为天府四相之一。在元顺帝至元三年(1266年),他被加封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他的崇高地位使得楼观道这股派别将其奉为祖师。
在道教传统中,关尹常被置于老子的身边作为配祀,这表明了他在信仰中的重要性。据说,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老子的西游之旅,但当紫气出现时,关尹喜立刻意识到有一个真正的智者曾经经过这里。他迅速遮掩起来,并最终成功迎来了老子。这一偶然的机会,使得关尹能够向老子请教,而老子也因此感知到了他的奇特而高尚的情操。
于是,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老子直接向关尹传授了《道德经》五千余言,并将内外之法秘密传授给了他。此后,他们一起随流沙而去,无人知晓他们究竟会走向何方。这段传奇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两人的深厚友谊,更凸显了关尹对古代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所扮演的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