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始源於黄帝,发扬於老子,成教於张道陵天师,故以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及秦汉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之为道家或老学。
黄帝,以其智慧和勇气,被尊称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他曾居住在涿鹿,与炎帝族联合对抗九黎族,并最终胜利。这段历史被视作是中华民族的奠基石。据记载,他还修建了五城十二楼,用以接待仙人并寻求长生不衰的秘方。
老子的思想则更深入地探讨了“道”的概念,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是静默而不言语的。在他的著作《 道德经》中,他提出了许多哲学观点,如“无知、无欲、无言”,以及“静坐于虚空,不动于清风”。
张陵,也被尊称为张天师,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创立了正一盟威派(又称天师派),这是中国古代宗教学术体系中最早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化宗教组织。他将自己所悟到的真理编纂成书,并传授给弟子,使得这些知识能够流传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思想和信仰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教体系——道教。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修炼方法、神话故事以及对自然界力量的理解。在这整个过程中,三位先贤——黄帝、老子和张陵——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他们各自留下了一片片丰富而独特的精神遗产,为后来的世代提供了灵感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