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人物孙思邈及其医药思想在古籍中的应用探究

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贫穷有志 探求仙道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出身。他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但他拥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因此深受老师器重。十七、八岁时,他学问积累了不少,对《老》《庄》及百家之说都感兴趣,同时也喜欢佛教经典。

二、名传朝野 著书传世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下诏延请孙思邈。当时,大将军扬坚辅政,将来会有一位圣人出现,我才能出来帮助他来济世活人。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预言终于实现了。在编写《备急千金要方》的过程中,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和名医别录作了订正,并增补了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此外,他还撰写了《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并对《老子》、《庄子》作注,为道教理论建树。

三、高超医术 鼓励治病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全国瘟病流行,一时难以控制。一些僧人、道士借机以“秘丸”、“神丸”欺骗患者,大发横财。这年四月,朝廷下令全国禁止僧、道游医为民治病。孙思邈得知这个消息后隐居五台山,在此期间,他除了炼养气功,还精心炼丹制药,以备将来为民治病。

四、大师遗产 留给后代

孫思邈因其忠诚侍御十六年的服务,被授予良马和原鄱阳公主封邑。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打算返回山中修行。他留下的著作共计达七十七种,加上节本总八十六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部作品至今依然被视为医学圣典。在他的逝去之后,即开耀元年(公元681年),人们发现他的遗体颜面如生,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成仙。而他的作品则继续流传至日本,并被宋朝的一位学者林亿整理出版,使得他的名字与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