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指的是女儿结婚出嫁的嫁妆。女子出嫁,享受半付銮驾仪式,新娘可以凤冠霞帔,嫁妆可以雕龙刻凤,涂朱贴金。 传说南宋开国皇帝,康王赵构被金兵追到宁波西乡,一个农家姑娘在晒场上用箩筐把康王罩起来,金兵被骗了过去。康王被救后,就向姑娘说明了真实身分,并承诺:“等我政权稳定了,派人抬姑娘去皇宫,报答救命之恩。”并相约以肚兜为凭,只要把这个肚兜挂在门口就行了。第二年,康王来寻恩人,结果村子里有姑娘家的人家,每户门口都挂起了肚兜,皇帝和使者无法判断哪家姑娘是真正的救命恩人,也无法实现皇帝的承诺,日夜不安,皇帝只好下了道圣旨。“浙东女子尽封王”。女子出嫁时可享受公主的待遇,凤冠霞帔,嫁妆可以雕龙刻凤,给了浙东婚俗享受公主结婚待遇的合法地位。 “有钱人家嫁女儿,普通人家送女儿,无钱人家卖女儿”,一般人家为不落下卖女儿的名声,不惜财力准备嫁妆。准备嫁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做嫁妆要选黄道吉日,动用木作、雕作、漆作、桶作、制衣作等“百作手工”。一般人家要有婚床、红衣柜、红板箱、红衣架、房前桌、大脚桶、红祭盘、红马桶也叫子孙桶。 婚礼当日,迎嫁妆和接新娘队伍到达新娘家,午后迎嫁妆队伍同接新娘伴姑一道,返回新郎家。嫁妆队伍由马桶小兄开道,花轿居中,抬的抬、挑的挑、流光溢彩,喜气洋洋。结婚是大事,需要造声势、摆排场、显家威、比族门。大户人家的红妆队伍,延绵数里,嫁妆中不仅从针头线脑到雕龙刻凤和描龙画凤的箱、柜、桌、椅、桶、盆以及铜锡器 具样样齐全,还箱箱满、桶桶满。马桶里也要放一双红鸡蛋,祈求生育,而且生男孩。 红妆队伍,鼓乐齐鸣,爆竹震天,一路上炫耀着喜庆,炫耀着奢华。新娘是嫁妆队伍的主人,花轿前后一路上披红戴绿,让经历过的人一生都难以忘怀。 结婚头一天,男方用鲜红的串箱杠给女方送去活鸡、鱼、肉等礼物以及给女方长辈亲戚的“桶果”,叫“送正担”。男方还在要串箱杠里放上红纸包成的“梳头红包”、“肚痛红包”、“厨头红包”。 凌晨,男方派来雕龙刻凤,或绣龙描凤的花轿,弟兄及亲友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方。 女方此时要故意关紧大门,挡住迎亲队伍,待男方塞进“开门红包”才肯开门。同时女方把甜糯米团托在红茶盘上分给四邻八舍,象征新婚的团圆甜蜜与大家分享。 宴毕,开始发嫁妆,首先让“马桶小叔”用两只夏布长袋(意为代代相传)挑走草席和红马桶,马桶里还要放染成红色的鸡蛋,这些红鸡蛋表示新娘会生“子”,其余嫁妆都用红杠箱一杠杠分配好。 红嫁妆开始上架,红板箱,红大柜,红桌椅一杠一杠,小件杂用由红杠箱一箱一箱地装着抬,红缎被挂在红杠箱上面,木制的红酒坛里面装的不是酒,却是花生糖和米泡糖。 新娘待吉时起身,由她的亲兄弟把她从房内背到天井放在红脚椅上换鞋。新妇穿上绣花红鞋后,再由兄弟背到花轿上,据说这样娘家风水就不会被带走了。其他兄弟关好轿帘,立在轿前,送姐妹出嫁。然后起轿,轿边跟着四至八人不等的“伴姑妹”,花轿分四人或八人抬着。 传统宁海婚俗极其重视嫁女的嫁妆,父母为使女儿在夫家争得地位,为女儿打造丰厚的嫁妆。所有嫁妆朱漆贴金雕花,雕龙刻凤。制作工艺极其繁缛,形成特有的十里红妆婚俗。红妆器物选材考究,工艺精湛,因此,在民间有“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之说。在某种意义上“十里红妆”是明媒正娶的代名词。 宁海十里红妆主要器具有: 1、花 轿:花轿选材要求既轻又有耐力,一般选用香樟、梓木、银杏等木材,雕刻多是 “麒麟送子”、 “金龙彩凤”等喜庆吉祥的题材。花轿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采用了浮雕、透雕、贴金、涂银、朱漆等装饰手法,精美华丽,犹如一座移动的精致亭阁。 2、婚 床:婚床是婚房的中心。婚床的制作非常复杂,朱金婚床不仅精工细雕,还选用了朱砂、黄金、青金石、水银、黛绿、琉璃、贝壳、生漆等名贵天然材料。婚床前帐雕刻异常繁缛,装饰题材有龙凤吉祥、自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戏曲人物等,表达了多子多福、喜庆吉祥等美好愿望。婚床前帐有四根夹柱,大多用泥金塑上诗句,如“丹桂宫中来玉女,桃源洞里会仙郎”、“意美情欢鱼得水,声和气合凤求凰”,既表达了对夫妻生活的美好祝愿,又充满浪漫情趣。 3、杠 箱:杠箱是专门运送小件红妆物品的,是婚嫁专用的礼仪用具 。杠箱大多是临时租借,也有特地为嫁女儿制作的。杠箱有敞开式和箱体式两种,雕刻龙凤图案和喜庆吉祥动植物和人物故事。 4、家具器皿:红妆家具器皿是内房里的日常用具,专属女主人私人财富,直接体现女性的审美情趣。造型圆润空灵,简约委婉。家具器皿采用朱砂为色料,黄金点缀,旧称“一两黄金三两朱”作 为装饰,辉煌绚丽。 5、婚嫁服饰:弓鞋、肚兜、荷包、香袋、女装、腰带、绣花枕头、大红被等。 6、带着生殖崇拜:马桶、竹夫人、草席、油灯、火炉等。 1、古老的传说使宁海十里红妆形成独特的婚嫁礼仪 民间流传的“村姑救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的故事,使浙东女子出嫁可以凤冠霞帔,在婚嫁器具上可以雕龙刻凤,涂朱贴金,享受公主出嫁的待遇。在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中,随处可以体现这种形式和气氛。一则古老的传说使一方土地的结婚礼俗绚丽而独特,这在传统文化承传中十分少见。 2、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是江南传统婚俗缩影 宁海 “十里红妆”婚俗现象,不仅仅是嫁女儿,娶媳妇的个体现象,事实是壮大家族,显示富有、增强社会地位的明证,也是传统婚姻明媒正娶的代名词,更是四乡八村喜庆吉祥的社会活动,具有江南地区广泛的共同特征,也有浙东宁海地区鲜明的特色,这些最具女性特有的婚嫁礼仪是千百年江南社会积淀的文化财富,也是传统社会中人生重要的结婚仪式以及内房生活的直接反映。 3、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是传统女性生活和浙东手工技艺的集中表现 在十里红妆婚俗器物中的红妆器具中看到,精美的女红作品,显示了女性聪明才智,从家具中看到了喜庆吉祥的色彩。花轿展示了女性结婚时的热闹场场面,马桶寓意着生殖崇拜和传宗接代的神圣追求。 十里红妆婚俗中的嫁妆集中了小木制作,雕刻匠作、漆作、桶作、竹作、铜作、锡作等民间匠作。运用雕刻、镶嵌、描金、勾漆、填彩等手法的制作技艺,是江南民间手工技艺的集中展示。题材中雕龙刻凤,更是封建社会,其他地方无法实现的民间习俗。 4、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是江南婚俗传承中不可多得的遗存 十里红妆婚俗,在江南现代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不复存了,但在浙江东部的海边宁海山区八十年代依然十分盛行,在秋冬季节的黄道吉日时,随路可见抬嫁妆浩浩荡荡的队伍,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宁海乡村依然村村都有出租杠箱的专来户,也有出租结婚花轿的经营者,尽管子孙桶已由现现代工艺制作,但依然是早年马桶的造型和装饰图案,红棉被、红红祭盘、红板箱、红大柜、红鸡蛋、红枕头、火炉、油灯等嫁妆仍是现在嫁妆必备的物品,这样的婚俗也是不可多得的遗存。 第一代:顾氏红妆情况(约200件) 年代 1920 马桶、大红板箱2只、幢箱柜2只、房前桌、大红柜2只、床头小柜2只、春凳2条、二斗小桌2张、绣桌、鼓凳4只、方凳4条、八仙桌、梳妆台、梳头台、面盆架、衣架2只、小姐椅、圈凳2条、高脚盆、地脚盆、火炉架、礼箱2只、酒坛2只、套篮、饭篮、娘家篮、担篮、贴花皮箱、描金大箱、小板箱、果盘16只、压绷石、绣花绷、织带机、和合2只、针线箩、针线盒、服装20件、红缎被16条、枕头8只、麻丝桶2只、荷包10只、肚兜6只、虎头鞋、清油灯2只、子孙桶、手提桶、金莲桶2只、洗脚桶2只、龙纹桶2只、大小粉桶6只、茶壶桶2只、小水桶2只、小拗斗2只、双喜瓷瓶2只、锡瓶2只、锡酒壶2只、瓷茶壶2只、铜镜、铜熨斗、铜脸盆、锡烛台、铜手炉。 第二代:顾氏女林氏嫁宁海大佳何嫁妆情况(约100件) 年代1940 马桶、红板箱2只、幢箱柜2只、房前桌、大红柜2只、床头柜、春凳、二斗桌、绣台、鼓凳2条、方凳2只、八仙桌、梳妆台、面盆架、衣架、小姐椅、圈椅、大脚桶、小脚桶、礼箱、酒坛、套篮、饭篮、娘家篮、担篮、皮箱、樟木箱、小板箱、梳头台、果盘8只、压绷石、绣花绷、针线箩、针线盒、服装15件、红缎被10条、枕头6只、荷包5只、肚兜2只、清油灯、子孙桶、龙纹桶、大粉桶、小粉桶、手提桶、茶壶桶、大水桶、小拗斗、和合、麻丝桶、鹿纹桶、脚桶、铜熨斗、铜手炉. 第三代:林氏女何爱妹嫁妆情况(约50件) 年代 1970 马桶、红板桶、幢箱柜、房前桌、大红柜、床头柜、二斗桌、方凳、条凳、八仙桌、面盆架、小姐椅、大脚桶、小脚桶、套篮、娘家篮、樟木箱、小板箱、梳头台、果盘6只、针线箩、服装5件、红被6条、枕头4只、青油灯、子孙桶、大粉桶、小粉桶、水桶、铜手炉。 :何氏女王雅君红妆情况(约20余件) 年代 1990 马桶、红面桶、开门箱、床头柜、三门大柜、红脚桶、红板箱、红棉被、红鸡蛋、绣花枕头、红癸盘、火炉、油灯、杠箱、和气食、猪油、万年青、锡瓶、酒壶、公婆鞋、花生糖等。(21世纪开始乡村多数人家必备的结婚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