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中,有一项名为横寨唱船的独特仪式,它是客家人自然崇拜与文化图腾崇拜的精彩展示,也是多元宗教、民间习俗与艺术相互融合形成的特殊乡土文化。横寨唱船曾广泛流传于横寨乡及周边村落,据《彭氏族谱》记载,唐朝时期彭氏家族迁至此地后,历代产生了许多文武人才,其中有辅公长子彭珏公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这种“送大神”祭祀活动源自彭氏家族收集南康等地民间诗歌,并结合其他习俗演化而成,是他们家族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之一。
其中,《木根源》这首组诗深刻反映了客家的口头历史根基。在正月十六日,这个社区会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旨在驱逐疫病和灾难,同时祈求瑞祥和好运。这段时光不仅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孝道、勤劳和善良,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迪作用。
这个节日从正月初一持续到十六日,一共有16天,以吟唱歌曲作为中心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族人们将纸制成神像并装饰它们,然后在祖先庙中进行致敬。此外,还有舞龙、狮子表演以及武术表演来增添节日气氛。在2007年之后,这个仪式开始向外界开放,现在已经吸引着来自周围地区的人们参与,使得场面更加壮观。
横寨唱船不仅是一种形式上庄重且内容丰富的祭祀活动,而且它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即人类与自然之间应保持和谐关系,以及对中国优秀文化价值观念的一致推崇。由于其重要性,它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最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赖联明 吴明能 薛华平 杨晓明 卢明亮 记者李传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