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同山川水流不息而波涛平静她无欲则刚如同寒冰覆盖火焰冷酷而坚定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集古录》卷10记载了“谢仙火”的奇迹故事,讲述了岳州华容县玉真宫遭天火烧毁,只剩一柱,上面刻着“谢仙火”三字。民众不解,去问何仙姑,她回答说这位女方士是衡山雷部之鬼夫妇。欧阳修称她为衡山何仙姑,说她在庆历中被认为是一位绝粒轻身的女子,因此被誉为仙。

然而,“谢仙火”并不神秘,它原来只是伐木者为了计件而刻的队名。刘攽《中山诗话》说“谢仙火”的“火”字是指一个队伍,而王得臣《麈史》卷2则明确指出这是伐木者刻的名字。在嘉祐八年进士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卷21中,他提到这个词组中的“火”字代表的是队伍。

南宋赵彦卫编著的《云麓漫钞》卷2引它书推测,这三个字可能是簿筏中记号。这意味着用作玉真宫柱子的这根木材,是由叫做谢仙的人带领的一伙伐木工砍伐过,后来又被刷上了油漆盖住了。大火烧掉了油漆,三个字才重新显露出来。

尽管如此,“谢仙火”崇拜流传甚广,有许多文献都作了记载。例如,《事实类苑》卷46说这个信仰在湖湘间流传,而赵康靖公《闻见录》的记录也提到了这一点。而魏泰于元祐时期所著的《东轩笔录》则提供了一段关于永州有个名叫何氏女与桃食成神的情况。

至于何仙姑 herself,她据说是一位能够逆知人祸福、构建楼宇居住的人物,但她的存在引起了一些官员对她的好奇和询问,最终导致某个运使王达因为召见她而失去了官职。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文献,如张舜民和范致明等人的作品,也提到了有关“谢仙火”的故事,其中一些版本甚至将其与雷部神昆弟二人联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唐宋以后的历史上,大多数受尊崇的人物,无论是在坤道、女丹家还是女巫领域,都常常被称为“仙姑”。其中姓何者,则尤其受到人们赞赏,比如唐代有名的大人物唐增城人何圣母,被后世纪念并成为道教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有些文学作品还会将这些人物融合到一起,使他们成为更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如八卦之一的手持荷花的小小施主。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后来的发展,与原初的历史背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