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406~477),南朝宋时期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人,是陆凯之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他不仅精研玉书,还好方外游,有遗弃妻子入山修道之举。在云梦、仙都隐居期间,他搜求道书寻访仙踪,使声名远播。
在宋文帝刘义隆面前,被钦其道风召入内宫讲理说法。当时太后王氏信仰黄老,对他颇为尊敬。在大明五年,他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下营造精庐隐居。
当明帝即位后,便思弘道教,并于泰始三年召见陆修静于华林园延贤馆,“先生鹿巾谒帝而升”,使天子肃然增敬。陆修静标阐玄门敷释流统,使得“莫非妙范”、“帝心悦焉”。明帝乃在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而陆修静则在此期间“大敞法门深弘典奥”。
他的主要著作有孙游岳、李果等人的作品,其中最著者为《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五感文》等。而他的整顿和改革措施包括禁止自行署职实行按级晋升制度,以及完善斋醮仪式和对经典的整理和分类工作。此外,他还编撰了《灵宝经目》并创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典籍分类体系,为后世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