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道教文化中的修行原则

在现代社会,道教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一个宗教,其信仰或效法的对象是人,因此关注于“人”的问题,或许才是真正关注到了宗教的根本所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道教需要的人才。

首先要说明一点,尽管相比以前,道教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然面临缺人的问题。我们常见到有的庙里只有一两位老道长(甚至是当地的居士信士)在坚守,面临着无人传承的情况;一些位于景区中的道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正式的道人居住,这使部分游客产生误解等;还有很多宫观中虽然不缺人,却也面临着留不下人的难题。如果连基本的人员基数都不能做到稳定性,那又如何能够优中选优地去讨论人才的问题呢?

因此,道教谈发展,首要的一点仍然是先解决人的问题。先把基数建立起来,自然也就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畴。

从入门上对人进行严把关,这又对各个道观的执事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这些执事者的能力,不仅要判断优劣与好坏,还要具有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决策和平衡能力。

抓紧对人才培养也是所有道长们共识,但区别则在于如何培养。这涉及不同宫观根据发展需要选择经忏、讲经说法、管理方面的人才,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地方。而修行道路多样,只有每个人各得其所才能有所成就。

何谓人才?答案便是能够用自己的所修所学为道教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不拘一格降人才,使我们的定义多样化,便能丰富起整个组织的事业。

最后,我愿意告诫新入门的小兄弟姐妹们:纵使时代变化多端,我们学习和弘扬智慧方式更加自由,但祖师早已告诫我们“多则惑”,越多可能迷失方向。这迷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轻重,一切皆可尝试;二是不容他说,只认己见。我希望大家能以纯真之心去修行,以达到真正理解“修行”这两个字背后的深刻意义。

总结来说,对于宗教学子而言,上靠得住,即品德高尚;宗教上有造诣,即知识充实;品德上能服众,即待人接物诚恳真挚;关键时刻起作用,即能够勇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践行,更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不可替代的一份子,为共同目标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