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齐的时代,顾欢成为了一个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中国道教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贡献。顾欢生于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县西南),家中虽然贫穷,但他自幼好学,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他在家中无力就学的情况下,通过倾听墙壁后面的讲座,开始学习《孝经》、《诗》、《论语》等古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专注于学问,并且接受了雷次宗咨玄等儒者的指导。
顾欢不仅在儒学上有所造诣,而且也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去世之后,他根据自己的修行时间,即六七天内未进食水浆,只是居住在墓地,这种行为反映出他的高洁和坚定信念。他最终隐居于天台山,在那里开设了一所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弟子。
当时期的齐高帝萧道成非常赏识他,便征召他担任扬州主簿,并派遣使者迎接他。当齐国建立后,顾欢被赠予尊贵的地位,并要求撰写一部关于治理国家的大作,即《治纲》,但他却辞谢了荣禄,因为他的志向超越了尘世间的一切荣耀与利益。
顾欢的事迹让人印象深刻,他对老子的思想特别有研究,有人称赞他的解释为“辨章治体”,非常受人们喜爱。尽管如此,当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时,他仍然没有接受这份职位。这表明即便是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也不能动摇他的原则和信仰。
据记载,顾欢晚年更是专注于黄老之术和阴阳书籍,其许多技艺都得到了实效。他的事迹至今仍令人敬佩,是上清派的一个重要传播者和信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