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家代表人物孙思邈大医精诚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习练医学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以邀射名誉”、“恃己所长,以经略财物”。以其崇高醫德,被后世尊为“藥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学,每日诵读千余言。弱冠时,他善谈庄子、老子及百家讲说,同时也喜好释典文学。此外,他还热衷于学习佛教典籍。当独孤信在洛州总管任上遇到他时,便赞叹称:“此乃圣童也。但恨其才华过人,却适应小门难以施展。”周宣帝时期,由于王室内乱和多种问题,一度隐居太白山中。在隋文帝辅政期间,被征召担任国子博士,但他却以病为由婉拒了这一荣誉。

据记载,在太宗即位之后,他被召回京师,并对他的容颜感到惊讶,因为他看起来非常年轻。这时候,有人提议授予他爵位,但孙思邈坚决拒绝。他又在显庆四年被拜为谏议大夫,但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在上元元年,当他请求归乡并辞去官职时,上皇特意赠送了一匹良马以及一片土地供他居住。

当时社会知名的人物如宋令文、孟诜和卢照邻等,都对孙思邈表示敬畏,他们甚至使用师生之间的礼节来与他相待。不过,《旧唐书》中的某些描述存在矛盾,这让人们对于孙思邈真实年龄产生了一个古老而迷人的谜团之一。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大约开皇辛丑年(公元581-600),只有辛丑年的纪录,而没有辛酉年的记录,所以西魏的大统七年(公元541)便成为了一个不可解释的事实。如果我们假设他的出生时间是在这之前,那么他的确可以穿越回去见到那个时代的人。而当魏征奉命修订五代史的时候,他多次访问孙思邈,将他的知识直接传授给魏征,就像亲眼目睹一样。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结论:孙思邌是在西魏生活的南北朝人物,即公元541年出生。

最后,我们得知由于永淳元年的死亡(即公元682),孫斯廖享寿141岁。他撰写了三十卷的《千金方》,并撰写其他几部著作,其中包括《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和《会三教论》。直到宋徽宗时代,他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并在道教中被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大悲,大愿、大慈的大圣。大圣降龙伏虎护国救民灵感伟大的神仙——孫大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