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王嗣琳道长自然中的道德境界代表

王嗣琳,自号得一子,陕西省人。1914年3月15日出生,童年便接触书籍,在十二岁时辍学随父经商。然而,他内心淡泊,以道德为生命的追求,不满足于俗世的生活。在22岁时,他放弃了俗世的束缚,出家修行,入龙门洞道院拜师学习高功法门。

1938年秋天,王嗣琳在西安八仙宫接受赵理忠高功主教的指导,并参与了冬季学期。在完成每日磨两斗粮食任务后,他与同伴们深入研究《易经》、《阴阳术数》及其他哲学著作,用“奇门遁甲”来解答人们的问题。

1942年,王嗣琳返回龙门洞,与高功闫理孝学习全真高功秘法和斋醮仪式。他还从傅高善处学习《皇经》的诵读方法。此外,他向老修行者和中医名师请教,不仅研习中医,还特别擅长儿科治疗以及针灸技术,被周围乡里的人尊称为善良智慧之士。

1950年代初期,当宗教政策得到恢复时,王嗣琳回到故乡陇县曹家湾村,与当地的一位阴阳先生结为好友,他们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最终集成了道教斋醮、中医针灸、堪舆风水等多方面知识。

1978年宗教政策再次开放后,王嗣琳回到了龙门洞道院担任知客,对殿堂进行整修,并重塑神像。他以严谨的情怀维护香火,同时也注重内心修养,为积累功德而不懈努力。

1981年2月,他受邀在楼观台说经台主持神像开光仪式;3月,又受华山玉泉院住持李信志道长之请,在华山玉泉院主持神像开光。此外,还在同一年秋参加了陕西道教经忏活动,为当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的10月,他又被邀请到楼观台水陆超度斋醮胜会并举办经忏;1984年的7月,再次到华山法事道场进行指导。同年的秋天,他建议并促使监院田嗣舜在龙门洞举办了一次大型经忏活动,这极大缓解了 道观缺少合格师资的情况。

1985春节期间,由于药王洞需要维修和扩建,所以他亲自募化资金和材料,不辞辛劳亲自动手。这项工程最终成功完成后,即退隐千阳县青崖洞继续他的修炼生活,为民众施茶舍药,并广交善缘,让更多人感受到他的慈爱与智慧。在这个阶段他还参与筹备陕西省道协会工作,为未来陕西地方宗教学术发展提供建言献策,并曾主持八仙宫祈福庆祥大斋胜会,一时间声誉鹊起,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从不骄傲自满。

1986年春节前夕,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其徒弟们决定让他休息,而不是继续繁忙的工作。但即便如此,此时此刻他仍然关心着自己的弟子们,将所学都悉数传授给他们,以免他们因缺乏指引而迷失方向。而对于任何愿意求助的人,无论其身份如何或是属于哪个派别,只要有求,就会用尽全力帮助他们。这正是代表着一个无私奉献、对待每个人都如己出的人物形象——这是对朋友来说,是对老师来说,是对所有遇见过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当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环境逐渐宽松起来,那些被遗忘已久的地方寺庙终于得到了改造,其中包括五座重要建筑物,其中有一百多名学生效仿其老师踏上了自己道路之一步。而这些学生中,有五人成为他的直接弟子,他们分别是任法融、李法科、陈法永、闫法旺和林法贞,这些学生继承并推广了龙门中的秘密技艺,如斋醮仪式、高功秘方等,使得这段历史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