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园洋味十足的门楼 邹晓东 摄
尾落儒林第三连券洋楼 金利明 摄
善居室石刻的温肃书法作品(朱东长拓片)
“九曲篆”塑成礼器造型 金利明 摄
宣统元年的厝契 金利明 摄
前溪新乡全景 邹晓东 摄
前溪新乡,就是“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所在地,也是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的一个自然村,占地总面积大约80亩,密布着40多座传统民居,建设时间跨度30余年,绝大部分是华侨投资建设的,成为一个融异域风情与传统风貌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交融建筑群组。这些“华侨厝”是百年前潮汕人漂洋过海、拼搏奋斗固态史书,也是潮汕人勇于进取、善于吸纳异域文明成果物证。
侨宅探寻
陈慈黉带头规划建设蓝图历30年时间建一新乡
今日前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由原先前溪、溪尾(居美)两乡组成。据《绣诗楼丛书》之《陈氏族谱》记载:清初,溪尾陈氏十一世慧先公(1630—1709年)“营买前溪乡而卜居焉”。及后子孙茂盛开枝散叶分居寨内寨外沟头西门下底园竹宅等社份。清末随人口继续膨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族人不得不向周边拓展,“新乡”于是应运而生。
踱步前溪新乡眼前的几乎都是旧宅第横成行直成列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大街小巷笔直通畅都是传统灰路单元宅第造型布局和建设规模并不统一有五过间单背剑也有双背剑驷马拖车四周栽种榕树龙眼荔枝庭院点缀花草房前屋后荷塘小溪令人忆起旧时繁华。
现99岁老人的回忆说原来新乡四角六头都设有栅门独立成为村落通过灰路与老乡相连外界相通老人说这里原来是宅后的公田由陈慈黉父子和绅士向朝廷申报为建设用地然后规划成横直有的厝地卖给建房。“杂菜铺内”就是在陈慈黉说动下率先买地修建的大宅平分共享。这与本报曾经报道外砂泉通家塾很相似因此此次探访更显感兴趣了。
至今住在祝雨内86岁二孙,他们曾祖父祝雨早年结识慈黉等宗亲日久谊笃宣统元一年再十一年先后买下两块厝地兴建两落五过间从此落户。在此基础上又添砌了许多其他房屋如三壁联儒林第泽园书斋等,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当时家族成员之间的情谊和合作也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预期或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