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厦门海沧最后一块客家文化瑰宝明代古民居重现往昔农村三合院8万起步

在海沧区东孚街道,有一处被人忽视的客家文化遗址——鼎美村。尽管这里的人们讲的是闽南话,但这座村落有着700多年的客家历史。通过对鼎美宗祠文化的深入探究,这个隐藏的客家古村才逐渐为外界所知。

传说,元朝时期,永定下洋胡氏念八郎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鼎美开辟居住地。在此之前,他和儿子们以打铁为生,但生活一直不顺利。当晚,土地公托梦给他,让他改行养水鸭母,并指示如果发现自家的水鸭母夜间生下两个蛋,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他的起点。随后,念八郎在马銮湾附近的一片海边发现了一个避雨的地方,当天夜里奇迹发生,每只水鸭母都生下了两个蛋。于是,他就在那片地方定居下来,因为“锅”在闽南话中称作“鼎”,而“尾”与“美”谐音,因此名为锅尾村,更名为鼎美村。

至今,鼎美村仍保留着十多幢明代古民居建筑,其中胡氏家庙规模最大。这座庙宇建于明朝中叶,是一座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宗祠,其三落一护屋设计独具特色。此外,还有六根功名旗杆硖,以及许多明清时代官衔匾额,都反映出胡氏家族曾经的荣耀和繁华。

除了科举成就之外,历史上人们还根据面向海洋的便利发展了航海贸易,与内陆地区以及远方国家进行交流。在余庆堂,“五代同堂”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家庭和谐共处的情景;笃叙堂则是展示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元素,如雕塑中的“番仔扛梁”。

然而,在嘉靖年间倭寇侵袭时期,一位名叫胡文峰的人因其忠勇被杀害。他的事迹最终得到朝廷认可,被追赠州同知,并赐予牌匾,以纪念其忠义。而他的墓碑上建有一座石头亭,为后人所称之太子亭。

这些故事、古墓及建筑,不仅记录了客家的乡愁,也诉说着几百年来的一段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