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十大道家人物语录中的精诚之医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見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恻隐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以射名誉”、“恃己所長,以經略財物”。以其崇高醫德,被後世尊為“藥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大明中丞华原人也。大明元年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便谈庄、老及百家说,有释典才也。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不仕;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显庆四年,被召入京师授谏议大夫,又辞让不受;上元元年辞疾归乡,并赐良马与鄱阳公主邑司居焉。当时知名士宋令文等皆敬礼待他。

然而,《旧唐书》中关于孙思邈真实年龄的一个记载,却引起了关于他的一个千古谜团!其中说:“开皇辛酉岁生”但按史料,其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再按《旧唐书》记载洛州总管独孤信夸赞孙思邈为圣童,而独孤信为西魏将军,如果孙思邈生于541年,则只能穿越回去见独孤信了!何况魏征奉诏修五代史,对孙先生进行访谈,有如目睹,这说明他确实在当时活着。此外,他在永淳元年卒,但据传世寿141岁。这位神通广大的医学巨匠撰写了《千金方》,并注解《老子》、《庄子》,影响深远。

后来,在宋徽宗敕封他为妙应真人,并被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圣等。在太极宫中,他擅长回春术和开启秘密论。他被誉为羡门广成,并受到玄宗的重视,是一位真正的大慈悲的人。他降龙伏虎,用灵感帮助人民,被尊称为护国救民的大仙。此外,他还撰写了一些著作,比如《摄生真录》和《枕中素书》,这些都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能力。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孫氏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不仅对医学领域贡献巨大,而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以其卓越的知识和超凡脱俗的品格赢得人们敬仰,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这份精神持续激励着每一位追求卓越与完美的人们,让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发光发热,将世界带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