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现代的语境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被重新探讨和理解。后现代主义者批判了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传统和普遍主义范式,他们主张离开真理、确定性、普遍性、本质和系统的现代话语,并拒斥自由与宏大叙事。在这种背景下,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它们不再被看作是二元对立,而是需要在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上加以解决。
一些后modernist thinker们提出了“视域融合”的观点,这意味着科学家和神学家应该作为对话伙伴,参与到这些论题的批判性反思中,同时尊重各自领域的完整性。这一观点借鉴了近代自然神论者的做法,为实现科学与神学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局限。虽然它突出了科学与宗教作为意识形态职能特点,但却过于简单化地处理了问题。后modernism者通过否定科学与宗教关系普遍意义来达到这一目的,其实有矫枉过正之嫌。每一种宗教都属于特定文化传统,但宗教体验或经验所凝聚的文化具有普遍意义;同样,现代科学虽然脱胎于西方世界某些宗教传统,但并不等于只有该传统才可以解释其作用。
因此,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当下,我们仍然需要寻找“共识”往基础,这种共识性的东西不可避免地会具有世界观意义和认识论意义。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我们要重新认识科学与宗教关系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