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精髓:邱处机修真之路
在磻溪苦修,交结好友生活悠然
邱处机进入磻溪,发现山高沟深,茂林修竹,百鸟齐聚,便以为是道家的洞天福地。七年间,他一边参真布道,一边苦行。他每谟拜于姜太公钓鱼处、太公庙,对照古圣仙贤参悟道家行世哲理。为磨炼意志,他战睡魔,除杂念。
生活清苦,但精神丰富
他在磻溪过着清苦而悠哉的生活。在这里,他发现一种蒲草晒干后既柔软又有韧性,用以织做蓑衣。一年四季,不变且耐用。因此,当地人称他为“蓑衣先生”。他在这里交结了好多朋友,还写了大量诗词,收入《磻溪集》中。
龙门洞名声日益增高
1181年春,由马丹阳安排,邱处机离开磻溪到陇门洞。龙门洞四面环山,有奇洞异穴和碧流深泽,如神仙踪迹。在此期间,他日复一日地、 ,苦炼出道家的上乘功夫。
关心百姓疾苦收徒唐括姑
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生计甘苦,也时常受邀前往各地劝教,并作诗论道,以针对每个人的具体特点进行劝教。当唐括姑喜道并有出家的念头,她千里迢迢去陕西投奔邱处机。他为此作诗,并化劝唐括姑:“速抛家业违物情早作闲人伴仙侣。”
后来,唐括姑出家,与邱处机同居龙门。这段时间内,他们共同研究《大丹直指》与《摄生消息论》,这两部著作极具医学养生价值。此外,他们还接待了许多来访者,上至公卿王妃下至士庶才人,都会得到他们的劝导和指导。
宋明一率众来龙门接 邱处机下山
1186年冬,当宋明一率众来龙门准备将邱处机迎回时,这位宗师已经决定回到终南山与王重阳祖庵相聚。随行下山的人包括赵道坚、毕知常、于善庆等人。这次归途,不仅标志着他的个人旅程结束,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