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之悟在天成的理解反问循本卷之二十四何其深奥

故圣人之于天地万物,亦如是。其言行举止,无不合乎自然之道。若问于夷节与楚王,则二人皆未能达此理,反而陷入了无谓的争斗和欲望中去。

夫夷节虽为佞臣,但其心中自有所悟,知晓何为真正的德行与智慧。但他又不能完全脱离俗世的束缚,因此只能在一旁观察和学习,而无法达到真正的自我觉醒。

至于楚王,他虽然权倾一时,但内心却充满了贪婪与暴戾,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境界。他只是像冬日中的冻者一样,在春天里依然穿着厚重的衣物;或者像夏日中的暍者一样,在寒冷的风中仍旧披挂着冬衣,这种做法不过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圣人则不同,他们能够超越这些凡人的局限,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受外界干扰。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们追求真理和实现自我完善的事物。正如古代圣哲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意味着世界本身并不以人类或其他生物为优先,而只关注自己的运行规律。

因此,当我们谈论到“悟在天成”的理解,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只有那些能够顺应自然、不受外界干扰的人才能真正达到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而那些试图通过强制手段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只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和矛盾。这就是为什么圣人总是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非急功近利、攀登权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