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王嗣琳道长道教四大真人指的是张道陵郭亮杨昙和何仙姑物品中最能体现其精神的莫过于内经

我,王嗣琳道长,原名王碎五,以得一子为号,出生于陕西省陇县。1914年3月15日,我踏入了人生的第一步。从小,我就对书籍充满了兴趣,但在十二岁时,我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经商。在那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淡泊的生活态度,因为我内心深处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道。我二十二岁那年,一气之下抛弃了俗世的羁绊,开始我的修行之路。

1938年秋天,我来到了西安八仙宫,在那里我参加了一次冬季的学习活动,由赵理忠高功主教授课。此外,每当完成每天两斗磨粮的任务后,我便与同修一起研读经典、讨论哲学和阴阳术数,还常常用“奇门遁甲”解答人们的问题。

1942年,当我回到龙门洞时,便开始学习全真高功秘法及斋醮科仪,并且还请教傅高善关于《皇经》的诵持方法。此外,我还向一些老修行者和中医师请教,不仅精通中医,还特别擅长儿科和针灸,这些成就让我在周边乡里享有很好的声誉。

1950年代初期,当宗教政策放宽时,我决定回家乡曹家湾村,与阴阳先生曹公结为良朋至友,我们互相勉励、互相学习,最终成为一位集多种知识于一身的人。

1978年宗教政策恢复后,当地寺院重新开放时,我被任命为知客,与道众们共同努力整顿殿堂、重塑神像。我致力于香火事宜,以严谨的心态维护神威,同时也认真地进行元初养生,为积累功德而不懈努力。

1981年的春天,有幸参与楼观台监院杨嗣真的邀请,对华山玉泉院中的神像进行开光。同一年秋天,又应邀在玉泉院举办了陕西道教的大型经忏活动,在此过程中献出了自己珍藏的全真高功秘籍等重要文献。这份贡献对于当时缺乏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对于推动西北地区道教文化的恢复、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3年的10月,有幸主持楼观台水陆超度斋醮胜会,并组织了大型经忏活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主持华山法事还是建议龙门洞监院举办经忏,都展现出了我的责任感和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热情。

1985年的春季,即将进入暮年的我,不顾个人安危,将精力投入到修复药王洞道院的事业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募捐资金,最终成功修复了这片土地上的古迹。当这一切工作告一段落后,我选择隐居千阳县青崖洞继续我的修行,也用茶与药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而这些善举使得乡亲们赞颂不已。

1986年的春节期间,再次返回龙门洞参与古庙会法事,并协助田嗣舜监院开展全真冠巾仪式。这是我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场合。但就在这个夏天,因身体原因被迫休息,最终因劳累过度羽化登真,归葬于楼观知事坟。一生以虚无为心,用仁爱待人,无论身份或是信仰背景,只要有人求助,就一定尽力去帮助他们;无论是朋友还是弟子,只要他们需要指导,就一定把所学都尽可能地分享给他们。不管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之后,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公共服务上,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源,是以爱国爱教为己任,用慈悲与同情去关怀每一个人。而我的学生们也有近百人,他们继承并发扬着我的精神遗产,把我的经验传递给新的一代。而那些接受过我直接教授的人,如任法玖、陈法永等,他们成了继承者,将龙门高功秘密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