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银片锤万遍
一件银饰藏匠心
苗族银饰是苗族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传承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是苗族社会历史记忆的徽记。苗族银饰于苗族人而言,犹如水之,必不可少。经过祖祖辈辈的相传与积攒,大多苗族女孩各自拥有一套银饰。
苗族银饰不是单纯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多民族银饰的混合体。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在千年历史流传中,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也展示出苗族丰富的精神世界。
2006年,湘西州的凤凰县和贵州省的雷山县合报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MIAO ZU YIN SHI
Part 1
苗族银饰特征
01
以大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错的,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02
以重为美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03
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
Part 2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
苗族银饰的加工是苗族民间独有的锻制技艺,自古以来都是在家庭作坊,由男性银匠手工锻制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工艺流程极其复杂,即使是同一品种,也往往有若干种造型。根据苗族其自身历史文化演变而成,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从银饰的品种、纹饰设计构造到制作组装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文化品位。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族银饰的锻制技艺却代代相传。银匠所打造的银器名目繁多,花样新奇,极为美观。
论工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有錾刻和编结两种。
錾刻:錾刻工艺的银饰,银料多以实心的块或面材模压而成,呈现厚重的造型,在银片上錾刻精美的纹饰。
编结:编结工艺的银饰,银料是将银条拉丝而成,通过编丝呈现各式线状的纹饰,玲珑剔透。
根据錾刻或编结工艺的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一件银饰少则需要十多道、多则需要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包含铸炼、捶打、錾刻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
同时苗族银饰在工艺上也有粗件和细件之分。
粗件并不是说银饰制作粗糙,而是指锻制一类大工艺,或指大件银饰,如项圈、压领、手镯等;细件是指需要精细加工,或指小件银饰,其中包括大件银饰的配件等,如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链、耳坠、戒指等。
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如大银角、空心、泡花的项圈,虽是大件,但也需錾刻等精工细作,更是精致细腻,巧夺天工。
Part 3
苗族银饰种类
苗族爱美,刻意装饰。银饰如同刺绣、织锦、蜡染等装饰物一样,是苗族支系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
贵州苗族银饰技艺精湛,种类繁多,计有头花、银帽、银冠、银角、银簪、银梳、银链、耳柱、耳环、项圈、压领、腰带、披肩、手镯及各式衣片、银玲、银衣等数十种。式样有空心的、实心的、泡花的、六角形等,一套盛装的银饰重达一二十公斤,价值一至两万元。
银饰的造型、花纹和布局对称均衡,图案各异,有放射的、球心的、单独的和组合的各种结构。
苗族银饰纹样以龙、凤、蝴蝶、鸟、鱼花草等为主,其纹样无不体现苗族人的生产生活、理想信念和信仰。粗犷中见精细,形象有抽象、细腻、概括等多样的统一,是独具苗族风格的装饰艺术。
苗族银饰从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锻制技艺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独特的艺术创作力,展现了苗族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