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土家网友
文家店镇地处贵州的母亲河—乌江的中游地段,是三交界之地。这里峡谷纵横,崇山峻岭,生态植被相对保持完好,错落有致的土家山寨,或十户或几十户,形成自然村寨,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花香鸟语的美好图画。勤劳智慧的土家人便在这里一代一代地生存繁衍。善良,热情好客的土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婚礼习俗文化,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
文家店土家婚礼共分为:请媒人,问口信,取同意,下头书,打书单,讨年庚,递报书,行婚礼这八个方面,其间有许多繁锁的传统细节。
(一)请媒人
请媒人,是:等指男方家长主动请介绍人,帮助撮合两家婚事的一一种方式,土家人称为请“介绍人”。男方家长相中了某家女儿,有娶来做儿媳的念头,便暗自了解女方年龄、人品、辈份以及上溯几代人的为人处事和家庭境况。就与家人商议,再将女方情况详细介绍给孩子,如家人老小形成共识,最后才确定请一位与自家相好的能说会道的作媒人。如被请作媒人的能欣然应许,就要自始白终履行职责,千方百计帮助两家撮合婚事,一直要到女方过门生小孩,办完“祝米酒” (土家人叫“送茶”),才算完成任务。除极为特殊情况发生(如死亡、悔婚等外,中途不能另请媒人。因土家有好女不行二媒之说。
(二)问口信
问口信,是专指男方家长,请定的媒人向女方家长初步试探两家婚姻口气的过程。媒人向女方家长问口信,可不分时间,专门前往女方家庭中进行。分为初次问和正式问两个阶段,初次问口信时,媒人必须亲自去女方家庭,开始委婉攀谈,渐进主题,女方明白来意后,接着媒人便主动介绍男方的人品,年龄,居住条件及家庭等情况。这样经过多次反复试探后,如女方家长有所意向婚事,媒人便立即告知男方家长,进入正式问口信程序,由男方家备好两份礼物(媒人和女方家各占一份),礼物一般条形猪肉(土家人称为“条方”),三五斤不等,男方家长先将礼物送到媒人处,再由媒人送去女方家。若许诺婚事,女方家长将礼物收下,甚至当场用来招待客人,说明此桩婚事有望,若女方家长拒礼,则婚事难成。总之媒人费尽心思,促成其姻缘。
(三)取同意
取同意,是指在婚事中,男女双方本人的第一次接触形成的初印象,用互赠礼物或口头表态方式对此桩婚事赞同与否的过程。完成“正式问口信”程序后,媒人便会安排当事的男女双方“取同意”,仍由男方备礼物,请媒人去女方家庭协商“取同意”的具体时间及地点,作准备的事宜等。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故赶场人多会面;另一种是由男方本人专程去女方家会面(但不能安排女方去男方家取同意,否则将被人笑话的),男女双方会面都要精心修饰打扮,各显丰姿加深印象,双方取得同意后,互赠礼物为准。初次会面取同意,由媒人约定一天男到女方家专程拜会,女方家庭会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备好酒菜,并且通知族亲们来聚会,男方由媒人陪同,拿着礼物大大方方地来到女方家庭,先由媒人介绍其女方家庭成员的喊叫,再由女方家长介绍对人的称谓,男方便会拿出香烟,小心谨慎,边喊边呈递。稍坐后,在媒人和女方母亲(或人)的“导演”下,女方会端着一碗茶来递给男方,迅速离开靠边、观察,男方慢条斯理,喝完茶,若没意见,就在装茶的碗里放上适当数量的钱币,女方过来亲手接过收取,若如此大功就告成了一半,吃过饭,媒人回去了。男方可在女方家多玩几天,也可当天返回。男方在返回家时,女方若没意见,一般都要向男方回赠布鞋、袜子或垫底等小小物品,尤其要选择布鞋和垫底这类物品赠送,这些全是由女方亲手所做的。
(四)下头书
下头书是男方向女方家庭初次下聘定礼物的仪式(土家人称之为“下书”)。男女双方取得同意过后,男方家长会主动向女方家提出“下头书”的要求,依然备好的礼物,请媒人去女方家庭协商此事,女方家长同意与否,都要表态,若不同意就暂停,以后再议,若同意办,媒人便要拿人情到女方家询问,问男方家派多少个“人情” (酒或肉等方面的礼物数量,是直系亲属户数),迅速将消息传给男方家长,男方立即着手准备,先请人择好“下头书”的吉日,请媒人转告对方,再备物品。
l、衣料:一般在二至四套的居多,由男方自行准备。
2、猪脚腿和足够数量的条方。
3、红纸书一封(俗称“书子”),这是用红纸所折成的信封状,内装有反折三页半或五页半的红纸,叫书页纸,因是初次下头书,“书子”一般是“白书子”,不写任何字迹,即便要写,也最多能在外壳上写“初书“初聘”二字。
4、散装香纸一套。遇到更讲究的男方家庭,还要备米花、米线、麻饼以及糖食果品等。下书的时间一到,男方家庭便根椐所备礼物的多少,请人挑拿着,由媒人在最前头领路,堂而皇之去女方家,女方家早已通知家族老小们(含女方的干爹妈和保爷)聚集在此等候,待“下书”队伍一到,立刻接过礼品摆放在堂屋里,把客人迎进屋,一边盛情款待,女方家长将会把部分礼品(如布鞋、袜子、垫底之类)让前来帮忙的人带给男方。 “下头书”的目的是女方家长向近代家族告知所许婚姻之事,故向男方所派的“人情”不多,一般只有几份,十几份,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份。 “下头书”时,因为是初聘,即还没完全肯定婚姻的存在,故女方主人无论如何也不烧袱子,不点花烛,不放鞭炮,即使男方备有这些东西,也会原封不动地退回。
(五)打书单
打书单是指男方向女方正式下聘礼的决定两家联姻仪式,这个仪式比较堂皇、隆重。下头书过后,男方为了使婚事更加稳妥,便备下礼物叫媒人去女方家提出“打书单”的要求,女方家长经多方考虑,征求意见;考虑成熟后,若允许,便会立即答复,并向男方指派“人情”的量数(根据家族外家户数多少而定)。媒人便将对方意见如实转告。
“打书单”程序与“下头书”大体相当,只是规模更大,礼节更繁琐些。首先仍然要由男方择好吉日,请媒人通知女方家长,其次衣服布料要上等品,数量多多益善(一般必须是双数),猪脚腿也相应要大些,特别是“条方”数量也要多一些,一般都在数十个或上百个,这项凡是和女方家长来往的族亲都要派到),米花、米线、麻饼、红纸书、香、纸、袱子、花烛、爆竹、粮食果品(配齐十二个盆)等必不可少而且要堂皇,另还要备一样首饰专门送给女方作聘礼。
“打书单”的红纸书和袱子都非常讲究。红纸书共折两封,一封指的是“打书单”用外笺上常写着“一诺千金” 、“永定百年”之类的话语,里面书页纸上一般写的是: “礼仪未备,望祈海涵”等方面的谦虚话语;另一封指的是“开书单”用外上写着“请问其目”或“请问其祥”之类的话语;里面书页纸可写着待弟、晚生,书子内需装两墨、新毛笔,少许钱币(双数),留给女方家长统计族亲户头用。
土家人对“打书单”这个仪式非常讲究,打书单那天女方家通知三亲六戚全部到场,大摆酒席(名日“吃书单酒”)男方要专程请押礼先生负责管押送全部礼品,随同帮忙人员,在媒人的带领下一起去到女方家。稍事休息,女方家人定会主动邀请媒人和押礼先生去堂屋里清点和摆放礼物,押礼先生一般都是内行,慢步到堂屋,面对大桌,上方摆上香、纸、袱子之类,下方摆上猪脚腿和条方,左边摆上糖食果品,右边摆上衣服布料及首饰,中间摆上米花、米线等,在大桌前凳子上摆上裤子。
口中朗朗有词: “上摆天长地久,下摆地久天长,左摆荣华富贵,右摆长发其祥,中间摆个金玉满堂,各位高师,初学初办,不周到之处,请不要见笑”,说完立即走开,主人家便焚香燃烛、烧袱子、放鞭炮,男女双方婚事聘定告成。仪式结束后,女方家长依然向前来“吃书单酒”的族亲们分配礼品,女方也要向男方赠送一定礼品如脸盆、毛巾、温瓶、衣服、布鞋、袜子、垫底等,一并让帮忙的人带回转交。 “打书单”过后‘,男女双方家长就可互称为“亲家(母)”,其小孩可称对方父母为“亲爷(娘)”,从此凡大事小务、过时过节,两家便可正式省亲,加深情谊,一般不得悔婚。
(六)讨年庚
讨年庚,是指男方向女方乞讨年庚生月(即女方的出生日期)来与男方出生日期对照选择婚期的过程。 “讨年庚”的内容与“打书单”相差无几。打过书单,双方婚姻基本成为定局,男方家长会产生想早日完成儿女婚事的愿望,便请媒人三番五次前去女方家催促“讨年庚”。一旦得到女方许可,男方家长定要选择吉日,准备礼物,与下头书相当,但需燃花烛、烧袱子之类,其次还需写一封“红书子”。外写上“请赐鸿庚”等语,里面书页纸上写一些自谦语句,内笺上右边(土家人称为“大的一边”)写上男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左边空着留给填写女方的出生日期。计庚仪式过后,女方家长根据需要,可立即将庚书(写有女方出生日期的红纸书)转交给男方(土家有“发庚”),也可以推迟时间。一般情况下都要推迟,要在男方的反复要求下才“发庚”,男方将女方的年庚讨得过后,就可正式找人选择婚期了。
(七)递报书
递报书,是指男方选择好婚期后,将此事用书帖式详细告知对方的过程。此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必不可少。男方讨得了女方年庚,便请“算命先生”择选行婚礼的日期,对于择选婚期,大家都非常慎重。男方家长要备份礼物,拿着庚书专程去找“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也须反复推算,面面俱到,处处小心,诸如对女方而言,何时“开声” (土家人把姑娘出嫁前开始的哭诉叫“开声”),何时梳头(土家人叫“关笄”),何时出阁(土家人叫“发轿”)。对男方而言,何时开始拜堂等等方面,都十分
讲究准时,不得有半点差错。婚期选定后,男方只备布料或衣服(双数),红纸书一封(外面用布包着,忌用白布,内放适当钱物),外笺常写“予报佳期”等语,在内里书页纸上先写自谦语,后写上婚期内进行各个环节的准确时间,一并托媒人带给女方家
长,并请女方家长斟酌。女方家长接到“报书”后,也要找关系密切之人反复斟酌,确认无误方可。婚期选定后,在举行婚礼的前两个月,女方家长再已不会安排姑娘做农活,而让她呆在家里休息做些针线活(主要是缝布鞋),在此期间,亲人们也都要将
其接去玩耍几日,家家拿出布料,让她挑选并多做些布鞋,以便日后婆家显示手艺的精巧。
(八)行婚礼
行婚礼,是士家婚俗的最后一个程序,土家人称此过程为“接人”。土家人行婚礼,非常讲究、隆重,程序也相当复杂。男女双方家庭都要大摆筵席,请客送礼。女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请客(土家人称为“花迎酒”,男方在行婚礼当天请客(土家人称为
“正酒”)。行婚礼的整个过程分开声、过礼、梳头、出阁、拜堂、圆房、接风、开拜、会主、闹房、吃团圆饭、出行、回门这十三个程序。
开声,是指土家姑娘出阁离家前哭嫁的开始,时间在置办“花迎酒”的前一、二天晚上的午夜进行,其内容都是向祖宗、父母、兄嫂、弟妹等全家老少哭诉离别之情。
首先母亲将女儿叫起床,梳洗完毕,端坐在一块,母亲或婶娘先对女儿进行一番教说,然后拿起帕子遮住脸开始哭诉(土家称之“开声”),内容多是教育和话别为主,如“鸡叫三场闹呤呤,我今教女儿听,在家不忘父母训,出阁常记翁婆情……,梳头缠足娘辛苦,燕子含泥枉费心……,待母亲哭诉到伤心动情处,女儿也会自然地回敬哭诉起来,诉辛苦话离别,尽情发挥,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女儿进入角色后,母亲便慢慢停止。
其次,女儿则将直系亲属一一哭(亲热)过。姑娘一旦开声过后,便不得出门,一直要到去男方家讨过“正酒”为止,此段期间,不吃不喝,逢人便哭。特别是置办“花迎酒”那天,姑娘家大操大办,请客送礼,姑娘本人更是辛苦,凡是前来送礼的客人都要哭诉(土家人称为“亲热”),客人们看到姑娘向自己哭诉,遇到会哭的,一般都要哭还一场,不会哭的给她几元辛苦费(土家人称为“哭钱”),到了当天晚可是通霄达旦,三姑六婆(多是姑娘族亲和朋友),你一场,我一通相互哭诉话别:迭起,热闹非凡。有时,姑娘又会重新来到父母及兄长面前长跪哭诉,待父母兄长对她的日后前程祝愿(土家人称‘封正话”)之后方才离去。
过礼,这是男方值女方置办“花迎酒”之前向女方家庭及新人赠送一定礼品的过程。土家人把“过礼”又称为“纳彩”或“礼春”。土家人“过礼”仪式讲究隆重,常由媒人、过礼生生、八仙师、惊天师、鸣响师以及帮忙人来共同完成。女方置办“花迎酒”那天早上,男方家所请到的媒人,过礼先生、乐器师和帮忙人相继到了,主家拿出炮竹迎接,并给八仙师、惊天师分别披上红(红毛线或红布),时逢正午,鼓乐齐鸣、炮响连天、人们挑抬着各种礼品,由媒人带着,轰轰烈烈前去女方家过礼。
过礼所具礼品与“打书单”相比,有增有减,其中增加“离娘粑”二十四个、头饰(簪子、网子、青丝帕各一)一套,皮带一根,鞋袜各一双,小酒壶一对(里面盛酒),瓶装酒两瓶,猪肚皮肉一块(带两个、染成红色)减少女方所穿衣被,只需两套(其中一套带红色),过礼队伍去到女方家,所有礼品及用具被接进屋原封不动地放好。稍后,主家仍请过礼先生前去堂屋放礼品(程序与“打书单”相同),烧钱化纸,点花独,燃放鞭炮,以后就是对媒人和过礼先生进行大礼相迎。
这个环节很别致,主家请人在堂屋里大门处等候,另一人手端礼盆,里面装一个请帖,前去过礼队伍休息地请示,先请媒人(此时的媒人要根据季节来称呼,逢春季称“叶青大人”,逢夏季称“月老大人”,逢秋季称“红叶大人”,逢冬季“冰判大人”)一般都说些赞美或道辛苦之词:如“逢山修大路,遇水搭浮桥,三回九转,九转三回,毛坡走成大路,石板走成猪槽……,然后说明来意,媒人马上跟着前往。接过礼先生时的说法是不同的,纯粹是道辛苦和歉意之词;如“雾山沉沉,大地茫茫,押礼先生降祥光,来在贱地冷坐下,茶未倒来烟未装,帮忙之人不知礼,主人设备不周祥,我贱眼不识贵,不知哪位是高堂……?”媒人和过礼先生被迎请进堂屋,里面的人与之分别行举手礼,并排一“三步九叩”到大礼桌前,相互说些客套话,桌旁另有人端酒杯,提酒壶相劝(名日“喝三百杯”)。并且大费嘴舌,诸如“身沾草子,脚带黄泥,山遥路远,受尽辛勤之苦,跋山涉水,受尽疲乏之劳,初来乍到,少有招呼,淡簿鲁水,暂辞疲乏……,按当地习惯,不管是媒人还是过礼先生,此酒是绝对不能喝的,一旦开了头,那就不得下场。
这时,如果要显显身手,也可和对方较量一下口才,婉言谢绝,如说: “夫子温良恭谨让,让我从头说文章,君子坦荡荡,纵然要吃酒,请到酒席上,金杯请转,银壶请收,谈口不渴……”。这时,接待的人会知趣地收起酒,招呼在旁边坐下,递烟、倒茶,然后带去原地休息,盛情款待。到了晚上深夜,主人还要在堂屋里设下长桌宴席,过礼人员中,除八仙师和惊天师外,其余都要请入席,说些礼仪不周,嘱咐押轿、过礼先生押送好嫁桩等事宜,这时姑娘前来逐个“亲热” (哭诉),过礼先生便会代表所有人员将备好的哭钱交给姑娘方罢。
土家婚事过礼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所需的“书子”封数很多,也很讲究,每封书子都有不同的内容用途。 “礼书” (在里面放上笔墨)指过礼先生代替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交礼。 “厨书” (在里面放少许钱币),指男方向女方请的厨师打招呼,每桌多有三道莱, “关笄书” (在里面放上梳子、头绳、首饰、线币等物),指男方母亲(或男方本人)筹谢给妇方梳头之人(土家人称为“关笄婆”)。 “催糖书”,指男方母亲(或男方本人催促妇方家长及早准备姑娘出门。“请送书”,指男方家与女方家送亲客打招呼。另外还有“投书”、“团书”、 “酒书”、 “饭书”、 “茶书”、 “宿书”,里面都放有少量钱币。
梳头,土家人又称“关笄”,这是姑娘出嫁前的一个必备过程。 “花迎酒”的当晚午夜过后,女方家长要请姑娘尽情挑选陪嫁物品,同时得为其准备“衣禄米”(约20斤),熟菜(猪杂、豆腐干之类)、茶食(米花、米线、麻饼)及干果子,米粑和烟酒等物,全部收拾装在姑娘陪嫁的箱子或柜子里,另处还要为其备一些干粮食(如谷子、玉米等)因考虑太重,只像征性地一些。
天亮了,姑娘已向所有的亲友倾诉完毕,不哭了,便由母亲专请的“关笄婆”为其梳头,先扯去“苦发” (头发边缘的细发),预示着姑娘从此脱离苦海,永享幸福,然后用线绳绞去脸部的戌毛,最后将长辫子散开,打上油,重新梳理,捆成一束,挽一个小转,戴上一个美丽网子,加上簪子,包上青丝帕,然穿戴整齐,原来一个美丽的少女俨然变成一个新娘了,只等迎亲队伍前来迎接。
出阁,土家人称_为“出门”或“发轿”。这是姑娘去男片家时向家人和亲友告别的最后时刻,场面显得有些凄楚,故住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正酒”的当天一大早,男方家请的“轿夫”(含帮忙人和抬轿人),抬着“空仡轿”前呼后拥,直笑颜开,前占女方迎亲(如果路程人远),也有提前·天随同过礼队伍上的),空轿J{能抬到女方房屋外边,不得过屋檐沟,否则主人要给加上罪名,(说足“抢亲”)。待把“轿大”安顿抬呼完毕,女方执事先生便会任卜家常膝大门坎处高举人红请帖,高声呼请媒人、过礼先生、看轿先q:(又称押轿先生)、八仙师、惊天帅、鸣响师等人一一剑场,将代收的用具逐个点交,点交完毕,就准备“发轿”仪式。
“发轿”仪式完全由女方亲属主持完成,先把姑娘的陪嫁物件全部搬到院子咀放好,住所有开关的家具门上贴卜“X堂郡X年X月X日甚一日X时封”的封条,然后由两人将空轿了抬进常尾,由其弟或侄子先“试轿” (进入轿子坐一下就出来,土家人传说通过试轿后,新娘坐着头不会晕)。拿出轿衣让姑娘搭上红盖头,轿衣前面系一块铜铸园盘,具说可作避邪之用。
随后在堂屋上方点燃花烛,烧钱化纸,堂屋正中备好一个筛子,正对轿门,姑娘由“关笄婆”扶出闺房,先向祖宗叩拜,然后向在场的祖、父、兄(按伦次辈份顺序)一叩拜,毕了,旁边递给一把筷子(共计12双)姑娘便用手抓紧向身后甩过去,跨过筛子,迅速钻入轿门,仍由亲人抬出门外,在院子里轮转行三圈,交给男方抬轿人。这时,抑亲队伍一阵忙乱,挑拿搬取,各负其责,唢呐声、大号声、铁炮声、锣鼓声、炮声响成一片,浩浩荡荡的迎新队伍上路了,在后面不远处紧跟着一队送亲客。
新娘坐轿是土家人特有的婚俗习惯,传说新娘子去男家全身都得是新的,不能露天,所以必须以轿代步, (近年以伞代之)。抬轿的人规定为八人,前后各二、四人轮,一男一换。抬轿行路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路道,为了便步调一致,要使用许多生动有趣的口号来前后呼应,如果遇到拐弯处,前面喊“前转左”,后面就答: “后转右”,遇路上有小荡就在喊: “天上明晃晃”,后面的接着答: “地下水荡荡”,遇路道上空有树枝或刺条伸展,估计要挂轿顶围布,前面喊:“金购挂重围”,后面紧跟着答: “挂烂不要赔”,还有许许多多,大致都是前面的人提醒后面的人,要注意绕过障碍物走路。
有些轿夫爱开玩笑,故意抬起轿子簸荡,把新娘子簸晕以此取乐上遇上独路关口,沟坎桥梁,还故意将轿子落下,拦着大路假装休息,其实这是在委婉索要送亲客的烟抽,每当这时,只要送亲客中一人去给每人递上一支烟,轿夫们便马上抬起轿子飞跑。
拜堂,是男方在自家堂屋礼桌前正式举行婚礼的一种仪式,一般不复杂,只是在“圆亲婆” (男方专请来为男方结婚圆房之人)的主持下,由新郎新娘双双面向祖宗神龛叩拜。迎亲队伍到了,乐队与轿子一道稍慢后到。
轿子抬到男方家“吞口”里,新娘不得立即出轿门,待“回车马”过后,才由“圆亲婆”拉出来。“回车马”是男方特意请抬轿人主办的一种仪式,传说如果不“回车马”新娘到男方家会经常受病,命运不顺。 “回车马”的仪式简单,由主家备好“刀头酒礼”、香纸、公鸡仪式钱等物,主办人拿到停轿处,焚香烧纸,口念咒语: “马头三尺捕红旗,炮响三声人尽知,人人说是神仙过,正是其宅娶亲回……。娘家车马请回转,婆家车马出来迎……在娘家千年富贵,在婆家万代昌隆……念完口决,将公鸡从轿顶甩过去“回车马”的仪式结束。
男方请的“圆亲婆” (必须是多儿多女全双福之人)前来拉新娘进屋与男方一起“拜堂”。拜堂时,新郎新娘双双在福龛下的礼桌前站着,披红挂彩,男右女左, “圆亲婆”站在侧边亲自主持:“一拜天长地久、二拜父母高堂、三拜夫妻到老、四拜众亲吉祥!”圆亲婆喊一句,新郎新娘就拜一次,叩拜完毕,新郎亲娘就可以入洞房了。但就在“拜堂”这个简单仪式中,常有一些人爱搞恶作剧,这些多与男方很好,一般是平辈或老表之间,他们事先在堂屋里大坎下面放上一竹筒之类的滚物,持新娘跨门坎时不注意踩在滚物上跌跤,或拉新郎去碰撞新娘,或将新娘拉往房间走,但不管哪种做法,都闹得不过分,适可而止,目的是逗大家哄笑,如果新郎新娘事先有所警惕,即就闹不成了。
圆房,是男方家长请“圆亲婆”帮新郎新娘入洞房团圆的一种仪式,它像征着男女双方从此和睦相处,白头谐老。在新郎新娘“拜堂”以前,圆亲婆要在婚床上铺好稻草(稻草成小捆,不得散开),在床前设好案桌,备好“刀头酒礼”香纸和果品之类等物,所备果品必须是生的或含有“生”字的果名,绝对不要熟的,也不要偕音不吉祥的果子,通常选用“橙子” (偕“成子”)“桐子”(偕“童子”)、 “花生”(隐含生女)之类。这种做法都是隐含新郎新娘今后一定会生,而且多子多女,个个都靠得着之意。
新郎新娘拜堂后入洞房,三人进屋随手将洞房门关上并闩好,新郎新娘双双坐在婚床上,男左女右,圆亲婆焚香烧纸,念念有词,分别在两个杯子里斟上少许白酒,递给新郎新娘,此酒必须得喝下(名“喝交杯酒”),然后圆亲婆便将全部果品撒在婚床上。这时打开洞房门,男方出门,女方待坐房中。这时门外的小孩总会一哄而入去婚床上抢夺果品,圆亲婆每每都要抢先抱一男孩先滚到婚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待孩子们抢完果品,出了洞房门,大人们才正式进洞房陪新娘说话、玩耍。紧接着,新郎的弟妹或侄辈们要给新娘送来宠火和洗脸水,新娘要分别赠予钱物。
接风,也称为“迎风接驾”,这是男方专门为送亲客的到来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送亲客全由女方家长派定,多数在姑娘本族内挑选,有时也挑选姑娘的亲母舅送亲,亲戚一律不予派定,派定送亲客必须全部都是男子,从最高辈至最低辈总共派六名,也有少数派九名或十二名的,女送客一般十四名。当然,在派定送亲客时,尽量选择相貌好,能说会道或有名气的参加以显示“门风”。
送亲客在上路前要备好三封书子,礼书、 (用于男方接风还礼)、厨书(用于多吃上道菜)、回书(用于男方开拜交礼),上路过后,都是由媒人领头,按高矮辈份排列秩序,在迎亲队伍的后面缓缓而行。送亲客走到男方家时,全堂鼓乐,鞭炮齐鸣,过礼先生便把他们招呼去清静处休息,热情款待。不久就有圆亲婆端着礼盆装着人红请帖来向送亲客“请钥匙”(此钥匙是新娘开箱子或柜子的,相传新娘出嫁身上不能带金属性东西,故只得让送亲客替带),圆亲婆到送亲客休息处,高举礼盆,现出“大红请帖”,口中说些与此有关的“顺口溜”,{如:手执金锱红琅琅,贵客听我蜕端详,我今初来上高堂,不知金钩任何方,快快拿出交与我,转交主人开龙箱……”。说法不拘一格,只要符合意思即可,这时送亲客会自觉拿钥匙放在圆亲婆的礼盆中,有时为了显示“门庭”,还要回敬几句,如:这们贤人走忙忙,三脚两步上高堂,你问金钩在何处,龙须就在我身旁,我今当面交与你,麻烦转交我某氏小女开小箱......
过不了多久,过礼先生就正式举行“接风”仪式,男方“接风仪式的程序与女方花迎酒“过礼的接风仪式大体相当,仍然接媒人,后接送亲客,所不同的是,本次送亲客被迎请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他们的送亲队伍中有多少人懂得“礼节”就确定去多少人,可一人作代表也可去三两个,也可全部一同前去,接的人也必须是内行,若看到被请来的送亲客中一人将礼桌单一角反拉压住,表示再不用去迎请了.媒人和送亲客被接到男方家堂屋,都要通过行礼劝酒(当然是不会喝的),来在最前的送亲客必须摸出“礼书”,放在礼桌上,表示来意,然后请坐、装烟、倒茶。
少倾,由一主持人司仪,先请出男方父亲和媒人打抬呼,再由媒人将其一一介绍送亲客会面,说些客套话,最后请出男方本人,先给媒人叩拜,后仍由媒人介绍给送亲客逐个叩拜,同样也要递烟.礼毕,迎请人员将媒人和送客一并带回原地休息。整个接风过程又可称为“会亲”。七家人接待送亲客十分热情、大方、讲究,不光要反复多次递烟倒茶、剥水果,而且要吃甜酒汤圆,仅是喝酒、吃饭就要分为两轮,席上菜名各不相同,并且一直都有人陪着。
喝酒宴席上摆的是“五荤四素”,少不了的猪杂(或鸡、鸭、鱼等)米花、米线、麻饼、糖果、水果、干果之类,名目之多,很丰盛。开始入席,陪同人(一般是过礼先生或男方家厚重亲戚)要将媒人(称为“两家贵客”)和送亲客中最高辈长者推向上方(媒人坐右),其余的依次征下方和横方入座,陪同人坐“席口”,负责接莱,斟酒。斟酒之前,陪同人总爱说一番白谦语,遇上不接酒的送亲客,陪同人都要反复劝导,最终还是得在每个人的杯子中都斟上少许酒,硬足不端杯的就算r,但每次都得斟上。
酒过三巡,陪同人还要继续往下斟,这时送亲客们便会据理力争,一再推辞,而且说“礼数已经周到了!”,仅管再三劝说,但还是不会领情的。以下该轮到新郎的父亲来斟酒。最后由新郎斟酒,仍然先递烟,后按顺序给客人斟上,最后给自己斟上,不过新郎斟的酒数量多少没有人“说多话”因为新郎斟的这杯酒,按规矩是不喝的,全部都要给新郎“进财” (即将酒倒还给新郎)。“进财”开始,由媒人带头依序进行,并各自还要说些祝福语,最终新郎将“进财酒”端走,最后,陪同人还要斟“收壶酒”,但在装饭之前,陪同人又要斟“见饭杯”通过这些繁琐环节后方可吃饭。在此过程中,送亲客非常注重形象的,一点也不失大雅,中途也不得退场,否则就很不礼貌,送亲客更不得反客为主,提壶自斟自饮,或反劝陪同人,这些都会被人笑话。
开拜,是指新郎新娘借婚典大喜日子之机向前来贺喜的族亲叩拜,以求得美好的祝愿的形式(土家人称为“讨吃封”)。此议式共分为开拜、正拜和收拜三个环节。
开拜,即就是开始叩拜,此仪是由男方家长专程在族亲中请的多子多女全双福之人来主持。开拜仪式开始,负责开拜的主持人(夫妻两人)来到礼桌旁,圆亲婆将新娘挽出,与新郎并排站在礼桌前,披上彩红,少不了烧钱化纸,燃烛放炮奏乐,主持人高声说到“内外静候,现在举行开拜仪式,敬请新郎内族外亲到场“等语”,先由新郎新娘一齐三拜祖宗,后给主持人(夫妻俩)一齐跪下,开拜人先说些祝愿语,然后赠予贵重钱物,最后才把他们双双拉起来。
正拜仪式由主持人中男子来完成,负责拿着大红请贴请其他人受拜,请拜非常讲究程序,凡是受拜的人,都必须是新郎新娘的族亲,先要列出名单,先内族后外亲,按高矮辈份排列,受拜的人都要向新郎新娘表示祝愿或披红、或赠予钱物。正拜结束时,送亲客也要受拜,送客自然会去主家堂屋,只摸出“回书”,和早准备的钱物递给主持人。
转交进入了收拜仪式,收拜仪式一般必须是新郎的亲身父母两人,若其中有一人早逝或“出脚” (离婚),就得另从直系亲属中挑选一对多子多女的全双福夫妻来代替。新娘拿出已做好的布鞋赠给新家庭成员(摆于桌子上)。收拜人端来两个茶盆,盆里各放一碗大米(或炒米)、首饰、钱币等物,让新郎新娘双双跪下,向他们各自祝愿一番后便将其拉起来,再将茶盆分别递在他们手中,这时,新郎新娘各自端着茶盆进洞房了,表示收拜结束。
会主,是指送亲客在离开男方家时,主动前去会见新郎的家长并与之告别的过程。会主仪式仍然在男方堂屋进行,礼桌上摆上烟酒、米花、红布(或红毛线),纪念物品,人民币等物,送亲客来到主家堂屋,这时鼓乐齐鸣以示欢迎,司仪人招呼坐下,递茶装烟,一应俱全。
新郎的家长主动来到礼桌前,先由媒人上前与其打招呼,平辈说客套话,晚辈叩拜,因这是最后送别,故双一方都很谦虚,送亲客常爱说: “我家小女多在山中,少在书房,茶饭针织不熟,请转告亲家多多教说,深表感谢……”之类,主家总爱说: “你家小女来到我家如同在她娘家一样,我们绝不用外心对她,请贵亲千万放心……”之类,说完,新郎站到礼桌前,凡是长辈的送亲客,由新郎叩拜,凡是小辈的送亲,由小辈叩拜,新郎趁机披上红布,再赠予钱拉起来,全部操作完毕,由新郎带送亲客去洞房与新娘道别后,就立即上路返家,这时,八仙师奏乐鸣炮欢送。
闹房,土家人称之为“闹新房”或“打新房”。是指在婚典当天晚上,客人们有意戏耍新郎新娘的活动方式。此活动要文雅、大方、不低俗、形式多样,生动而有趣。目的是渲染喜庆气氛。由一些年轻人便开始哄闹起来,挤进洞房里去,嬉哈打笑。这时,主家帮忙的管事先生马上就会在堂屋中央安下长席,摆上酒莱果品,加之新娘拿出的米花、米线、麻饼、香烟等物,年轻小伙们便不再打闹了,准备马上入席享用。这时,只待管事先生说一声: “好玩好耍者请上”,年轻小伙子们便争先恐后,说“喜洋洋、闹洋洋,我三步两步上高堂,今天特此贺你,早生贵子享安康……”,还有这样说的: “一张桌子四角方,中间摆的麻饼箱,要知此物啥味道,我得坐拢来尝一尝……等”。这时新郎便会带着新娘拿着香烟缓缓入席。全部坐定,小伙子们便边品尝边出若干“题目”让新郎新娘完成。起初的“题目”都很轻巧,要求双方给所有人递烟、斟酒,然后题目逐浙加深,要求新郎新娘双方相互递烟、点烟、交杯喝酒,在此过程中,往往全堂共笑,迭起,闹得差不多了,客人们才尽兴散去。
吃团圆饭,是指新娘去新郎家后与媒人、新郎的家人以及族亲共同坐在一起吃的第一顿饭,以示大家第一次相认,以后团结和睦相处,这顿“团圆饭”完完全全是由新娘拿出的材料,并由新娘一手操作做成的。这时新郎便在堂屋里安上长席,新娘去席
上摆放佳肴餐具,新郎便请族亲一一入席。靠左边最下方的位子叫“席口”,是专门给新娘留着的,任何人不得入座。
新娘最后入座, “大显身手”口中念出许多“顺口溜”,从做饭菜,摆宴席,杯盘碗筷、油、盐、酱、茶一直说到斟洒吃菜,只要是关于“团圆饭”的话题无所不谈,比如说“酒”神农制谷粮食生,杜康造酒到如今,吴刚捧出桂花酒,王母几时醉客仙。说“茶”此圃蒙芽春发生,南山端草雨前新,碧玉杯中青气起,琉璃杯内白云升,说“斟酒”,一张桌子四角方,老的坐来少的相,老的坐上席,少的坐横方,一张桌子圆又圆,我来斟个大团圆……,总之,说得越多、越细、越动听、就越能显示新娘有教养,越能显示其今后在家庭中的地位。新娘子便端着族亲们夹的一大碗莱离席了。
“谢媒”,谢媒”这个过程很简单,由新郎将猪头、米粑、茶食、烟酒之类摆放在堂屋礼桌上,猪觜朝前,请媒人到场,递烟、斟酒(一定劝媒人多喝)点交礼品等,媒人若拒绝酬谢,便立即将猪嘴转向后方,若需要拿走,也是正当。
回门,是指新娘嫁到新郎家后第一次到娘家回访亲戚的过程。婚礼三天后新婚夫妻到娘家,新郎便主动去堂屋神龛下点香燃烛,放鞭炮,而后分别把新娘的父母请去受拜。然后逐个拜访亲戚(主要是送亲客)。拜访完毕,新郎新娘必须当天回家,不准在娘家住宿。
文家店土家人一直流传的婚礼习俗,从表面上看,虽然有些繁琐,但很有规范性和合理性,集中体现了土家人严谨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解放后,随着土家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婚礼习俗也在不同程度的演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土家人的传统婚俗已经变得更规范、更程序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