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我听闻陈光静道长羽化登真。这本应是一件大喜事,但我却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口中不住地念着:“师太走了,师太走了。”从中雁到北雁紫竹林请神归位活动帮完忙后,我跟紫竹林道观的师兄们一起赶到南雁三台道院山脚下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第一次到南雁,无暇欣赏这山水秀丽的大好风光,一下车便急匆匆地往山上赶。
图片来源于道心影像
三台道院位于南雁山中,山脚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河岸便是一条石阶嵌在幽深的山林中直达道院山门。四周少有人家,小路崎岖,平时应该也少有香火,不亲自到三台道院来看看,真的很难想象老修行收养这72个孩子身上到底担着多重的担子。
沿着石阶一路走来,石阶右边是不知何时遗弃的鬼屋,屋子石墙上已经长满了青苔。石阶的尽头就是道院山门,山门连着围墙,围墙连着庙里的建筑。走进山门是一个小小的、干净又整洁的庭院,院子里贴坐着百十号忙碌了一天正在吃晚饭的道友和善信。
和同行的何嗣珽道长一块儿到师太的房间里磕了三个头,将出门时坐在床边的小女孩咧嘴对我笑得很天真。她笑得很纯真,但是在此情此景下心里难免有些愤懑,只是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摇摇头走出房门。
师太房间连接大殿,大殿连接厨房厨房连接单房单房连接的一个小房间收拾成了师太灵堂,有邱崇桂等人为她书写挽联。我又帮不上什么忙,便回到大殿前静待安排。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牙和一颗大放光明星星,便想把这个星月辉映出的景象拍下来。
“你们在拍星星吗?”身后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他手上拿着塑料微笑说:“你们在拍星星吗?我要看!”
他笑得很开心,其稚嫩的声音里充斥着快乐:“我要看,你们给我看看好不好。”我无奈地扬起嘴角笑说:“今晚这个星特别亮是吗?”然后递给他我的手机。他看了一眼,说:“不对,这里有两个星。”
他指向那颗亮亮发光的小圆体,用那塑料指给我们看。我和何嗣珽看着,对视一下,没有办法,只能摇摇头。我轻声说,“这里只有一弯月亮和一颗明显可见的小圆体哦。”
此时楼上传来了诵经声,我们顺着声音走到了二楼,那才是我平日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在窄窄的地楼梯上,有一个窄窄的大殿,大殿里供奉的是三清祖师,一众朋友已经换上了经衣开始为师太诵经礼拜。
我们上了二楼,小男孩也跟来了。他径直去了二层围栏边,上去麻利地爬上了凳子,我吓了一跳赶紧过去告诉他不要爬凳,这地方危险。他扭过脸冲我咧嘴微笑,用那塑料指向月亮边上的那个闪烁点说,“你看到没有?这里有两个星。”
我顺他的指引再次望去,看到了那颗闪烁点,在那片夜空中的微弱照耀之中,它似乎与银白色的新月并肩而立。但当我转过身来准备抱起他的时候,却被他的坚持打乱了步伐,他张开双臂笑眯眯地说,“抱抱。”
尽管我的内心有些慌乱,但还是不得已将其拥入怀中。当我们的身体接触,当他的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时候,我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涌现出来。那样的瞬间,让一切都变得那么温暖,那么珍贵。而当最后一次尝试想要让自己从这种温暖之海中抽离出来,并且放松他的时候,他用最纯真的目光凝视而不是逃避,而是在这样的举动之后,他终于同意离开我的怀抱,即使如此,也留给我们的记忆仍然历久弥新,那种既简单又复杂的情感,就像是那些夜空中的繁复繁复却又孤独的小灯塔一样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