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出道弟子眼睛为什么会变样了缅怀三台道院陈光静道长_道教文化-天然道观

十月初五,我听闻陈光静道长羽化登真。这本应是一件大喜事,但我却有些不知所措,只是口中不住地念着:“师太走了,师太走了。”从中雁到北雁紫竹林请神归位活动帮完忙后,我跟紫竹林道观的师兄们一起赶到南雁三台道院山脚下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第一次到南雁,无暇欣赏这山水秀丽的大好风光,一下车便急匆匆地往山上赶。

图片来源于道心影像

三台道院位于南雁山中,山脚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河岸便是一条石阶嵌在幽深的山林中直达道院山门。四周少有人家,小路崎岖,平时应该也少有香火,不亲自到三台道院来看看,真的很难想象老修行收养这72个孩子身上到底担着多重的担子。

沿着石阶一路走来,石阶右边是不知何时遗弃的鬼屋,屋子石墙上已经长满了青苔。石阶的尽头就是道院山门,山门连着围墙,围墙连着庙里的建筑。走进山门是一个小小的、干净又整洁的庭院,院子里贴坐着百十号忙碌了一天正在吃晚饭的道友和善信。

和同行的何嗣珽道长一块儿到师太的房间里磕了三个头,将出门时坐在床边的小女孩咧着嘴对我笑了笑。她笑得很天真,但是在此情此景下心头难免有些愤懑,只是长叹了口气,摇摇头走出房门。

师太的房间连着大殿,大殿连着厨房,厨房连ating单房,而单房连接一个小房间收拾成了师太灵堂堂前邱崇桂 道长和正在为师太书写挽联。我无奈地站在原地,看他们忙碌的一幕,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最终决定静待安排。

不经意间抬头,我看到天上的月牙和一颗大放光明的大星星,便想把这星月辉映下的景象拍下来。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声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你们在拍星星吗?”

身后的声音让我回过神来,是一个稚嫩的声音。他手上拿着塑料玩具,用一种期待而又坚定的眼神看着我:“你要看?”他的话语充满希望,让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但同时也被他的纯真所感动。我无言以对,只能微笑点头,并递给他手机,让他自己去看那闪烁在夜空中的两个“星”。

“不是啊,这个只是一个。”我轻声回答,同时向他解释,“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弯月亮和一颗星。”

但那个男孩似乎并不相信,他坚持自己的意见,用指尖指向夜空:“它那里有两个!”他的眼中充满执迷,使得原本简单的事变成了一场讨论。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听到楼上传来了诵经的声音,我们顺之而上,那些熟悉的声音让人心安,却也让人心里涌起复杂的情绪:既有尊敬,又带有一丝哀伤,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声音将不会再伴随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楼才是我真正想要到的地方,那里是我每日必来的宗教活动的地方。那窄窄的地板,在这里站立的人仿佛都显得那么渺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开始诵读经文,为去世的人祈求平安。而那个男孩,他似乎没有注意到了这一切,他径直爬上了二楼围栏旁边的一个凳子,从那里面透视远处那片宁静与繁华交织的地球。他用那支塑料棒指向夜空,说话的时候眼睛始终未曾离开那些闪烁如流萤火虫般微弱但又温暖发光的小灯泡:

“这是两个!它们一直在那里。”

我的目光紧跟他的指尖转移到那个方向,然后突然明白过来,那只不过是一个更暗淡一点的小灯泡,它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中的守护者,或许它并非总是在最亮的地方出现,它可能藏于某个角落,以一种更加隐秘而独特的心态守望。但即使如此,当它发出微弱的一束光芒,就好像整个宇宙都因为其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说白天是一场盛大的舞会,而黑夜则是一个故事讲述者的幻想游戏,那么这些微弱发出的光芒,就像是生命中的珍贵瞬间——它们存在,即使是在最暗淡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照亮人类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不知为什么,在那个瞬间,我感觉自己几乎可以看见所有一切事情: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所有人们;所有物体——它们都是由这些微弱且独立的小灯泡组成,而每一次被发现,每一次被记忆,都意味著它们成为了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有机会改变世界甚至改变命运。此刻,我闭上了双眼,不再继续观察那些闪烁中的两颗‘’’(注:作者使用的是"”"符号表示汉字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当我睁开眼睛时,只剩下寂静与孤独,以及对于失去朋友及导师那种永恒且不可磨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