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的女人特点如同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平等对待一切生命虎毒不食子般自我约束万物不自伤这是每个人修

"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三天内解经》

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因为它探讨了两大问题:如何在现世中活得更好,以及我们去向何处在未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历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会寻求这些来源的答案,并希望找到改变当前状况和美好未来的方法。

不同宗教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而道教却以“生”为核心。这是因为,在道教中,“生”是所有信仰和宗教讨论的前提,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我们才能谈论修行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道教能传承千年的“重生”、“贵生”、“乐生的思想”。

有人认为,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应该珍爱生命、珍惜人生。但这种观点虽然没错,它仅仅关注个体,没有触及到“生的意义”。如果只将目光放在物质生活上,那么修行又是什么呢?

每当提起道教时,我们往往局限于修成仙、长生的概念,但追求长寿只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肉体生命延长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罢了。

真正令人迷惑的是,有些人本可以活得很久,却偏偏走向死亡。这不是他们不爱惜生命,而是他们太爱惜自己的人类命运,以至于为了满足私欲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最终导致果报降临。

因此,对于“乐生的概念”,需要进行纠正。“乐”,是在从生命中找到欢乐,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一切,不应该是贪恋,也不应该建立在对其他生命漠视之上。

从道家的观点看来,万物都是由道生成,而且万物所具有的 道性没有本质差别。我们的外相和社会地位可能有区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拥有更多就能等同于更加富足安定。享受丰富的人格生活并非单纯依赖物质财富,而应是一种心理感知。当我们占有时私欲满足,却很少警觉自己所得必将失去今日之欢喜便可能成为他日之苦痛;今日我所得之欢喜,便或许成他人的失痛。

修行强调的是见人有所得,如己有所得;见人有所失,如己有所示,这是一种共情能力,是怜悯众生的境界,不是一个冷酷无情只懂取利益的人。

人的快乐,在于感知到人类真爱与自然至美的境界,就像南华真人的故事,当人们都为新鲜事物而高兴,为消逝事物而悲伤,他说,无论新旧,都大自然赐予,与其接受为社会属性热爱为修行属性。在现世轮回不断的大自然眼里,看待这一切才算真正理解了世界,从五光十色的混沌中跳脱出来,以超然者的眼光看待众生,这样才能发现人类中的究竟是什么。如果看到世间恶,就不会憎恶认为世界有什么问题恰恰相反,因为看到不美好的地方,更珍惜那些美好的地方,所以坚定追求美好的方向。

重生的意思是在乎每一条生物;贵生的意思是在尊敬每一条生物;乐生的意思是在追求每一条生物存在的情感价值这里的一切包括你我他以及所有其他生物。当能够慈心待众时,这既遵循圣人的教育,也彰显了作为人的重要价值。

虎毒不食子、万物自伤比起人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