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三天内解经》
人们之所以信仰宗教,是因为它探讨了两大问题:如何在现世活得好,以及死后去向何处。简单地说,就是现世与往世的区分。在不如意中,他们转向信仰,以期改变境况和追求美好的未来。
各大宗教为这三个问题提出了独特解决方案,而道教不同,它只讲一个字:“生”。在道教中,“生”是所有信仰和宗教前提,也是保持健康身心才能谈论修行的基础,这成就了“重生”、“贵生”、“乐生的”千年思想。
一些人认为“乐生”的意义是珍爱生命、珍惜人生的观点,这虽无错,但只有把个体概念修持好才能实现社会理想目标。而我们仍需问:“‘ 生’难道仅仅是生命和生活吗?如果只注重物质生活,那么修行又意味着什么?”
每当提及道教时,人们通常局限于修仙、长生的概念中。但追求长生只是对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应逃避死亡这个客观现实。有的人本可活久,却偏走向死亡之路。这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一味私欲导致果报降临。
因此,对“乐生的”概念需要纠正。“乐”,是在找到生命欢乐,用乐观态度面对一切,而非贪恋或建立在他命漠视上。
从道德角度看,万物都由同一源生成,没有本质差异,我们应该以此为准衡量价值,而不是物质属性。当我们拥有更多,却很少警戒所得必有所失时,便南辕北辙了。
人的富足并不仅仅是物质感知,更应是一种心理感知。在占有时私欲满足,却很少预警自己所得必将失去今日之欢愉便可能成为他日之苦痛;今日我所得之欢愉便可能成为他人所失之痛苦。修行强调的是见己方得如彼方得,如己方失如彼方示,是一种共情能力,也是一种怜悯众生的能力,不是一个冷冰冰牟取利益的人。
人的快乐,在于感受到真爱与天地美丽的至高境界,就像南华真人的故事,当大家因出入而悲喜时,他说,无论存亡皆自然赐予,我们若能接受其轮回世界的客观存在,则能热爱并被视作修行。此乃最终目的之一,即使看到世界中的丑陋也不憎恨,只因看到了丑陋才更珍惜美好,并坚定追求美好的决心。
重、贵、乐却不贪、不恋,此乃大要。当我们将一切生命视作自我重要,将其尊奉为最高事物,将其活力意义作为最值愿付出时,便达成了这一切包括你我他以及其他生物。此等情怀,便彰显了遵循圣训,同时展现了人类核心价值。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