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修行的最高境界,乃至于虎毒不食子,万物不自伤,平等待遇一切生命,如同天然道观中智者一般。人们信仰宗教,不仅因为它讨论生与死,更是探索现世与往世之谜。宗教各有解答,但道教以“生”为要旨。
在道教义理中,“生”即健康的身心,是所有信仰和宗教前提。在千年传承中,“重生”、“贵生”、“乐生”,皆关乎人生命运。有人认为,只需珍爱自己的生命,这并非错,但若只注重物质生活,那么修行的意义何在?
每当提及道教,人们常将其局限于成仙、长生的概念。但追求长生,不过是对生命尊敬的一种表现。而肉体延寿,只是“长生”的一面。此言出自道祖:“出生入死。”凡有出生的终将走向死亡,无需逃避客观现实。
然而,有人因过度爱惜而导致损害他人利益,最终招致果报。在“乐生的”概念上,我们应寻找欢乐,而非纵欲或建立于对他者的漠视上。万物同源,没有本质差别,因此贪求更多,不应等同富足。
生活之富足,不在物质,而在心理感知。私欲满足,却忽略所得必有所失今日得喜,将来亦能转为苦痛;今日我得喜,将来他人亦能受苦。修行强调共情,以慈悲待众生成见。
真爱与大美,是人间至乐境界。当我们接受轮回无尽世界时,便可看到社会属性热爱自然赐予的心态,从五光十色的世界跳脱出来,以超脱眼光看众生成见的人性中的究竟。
我们不会憎恶恶,因为看到了不美好,所以更珍惜美好,更坚定地追求。这便是修行的大要——重视所有生命、尊崇所有生命、追求所有生命活着的意义。在这过程中包括了你我他,以及其他一切生物。当我们能够慈心待众生成见时,便遵循圣人的教化,也彰显了人类重要价值。
虎毒不食子,万物不自伤,何况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