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四位皇帝曾经御笔点注过道德经这部道家禅语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四位皇帝的道家禅语经典注解之旅

自公元前492年老子著作《道德经》以来,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注解。其中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韩非,他撰写了《解老》、《喻老》,距老子时代已过240多年。随后河上公、严遵、王弼等人也留下了宝贵的注释。在2200多年的时间里,有多少人为此著作所做出的贡献?有人说几百种,有人说上千种,而著名学者陈鼓应收集有262种。

这四位皇帝按先后顺序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他们不仅尊崇老子,还亲笔御笔点出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唐玄宗在位45年,对于道教和老子的尊崇达到了顶峰。他不仅每晚对老子顶礼膜拜,还三次给老子封爵加号,并拨款增修鹿邑古庙。此外,他还两度对《道德经》进行注疏,并诏颁天下,其宗旨是“取之于真,不崇其教,理国之要,可不然乎。”这些注疏着重阐述的是治国理身的理论,从务实主义出发,避免了玄理探讨和宗教性词汇。

宋徽宗则利用道教神话来神化自己,在宫内设坛企图借助神鬼术退金军,却未能挽救国家命运。在他的影响下,奸臣们也利用道教神化自己,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排斥异己,尽情享乐,使国家更趋腐败。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低微,但他通过读书学习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皇帝。他在当皇帝六年御笔亲注《道德经》,并作序。在序言中他详细记述了自己读《道德经》的过程。这一行为展现了一位从平民到统治者的转变,以及对于简单生活态度的一致追求。

最后,我们提到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他在6岁登基,并且很快就去世,这使得人们产生了一些关于他的野史传闻。但无论如何,他作为一位皇帝,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的看待和理解 老子的方式。